- 罗非鱼的百科名片
- 罗非鱼罗非鱼(Tilapia)为一种中小形鱼。现在它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原产于非洲,属于慈鲷科之热带鱼类,和鲈鱼相似。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 ...
...[详细]
- 罗非鱼的形态特征
- 罗非鱼(Tilapia),俗称非洲鲫鱼,隶属于鲈形目、鲈形亚目、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亦称丽鲷科,丽鲷属)。该属原产于非洲,有600多种,目前被养殖的有15种。罗非鱼是一群中小型鱼类,它的外形、个体大小有点类似鲫鱼 ...
...[详细]
罗非鱼的饲料配合和投喂技术
- 一 罗非鱼的营养需要 不同品种罗非鱼,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别。尼罗罗非鱼小苗最适蛋白需求为 35%~40%,50克以上鱼种则为20%~25%;奥利亚罗非鱼小苗最适蛋白需求为36%,鱼种、成鱼为26%~36%;罗非鱼养成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应控制在25%以上;集约化养殖时,粗蛋白含量应控制在30%;饲料中动、植物蛋白的比例应以...
...[详细]
罗非鱼养殖-育苗技术
- 罗非鱼的人工繁殖较为简单,它不需要进行人工催产或流水刺激,只要池塘水温达18-20℃时,将越冬罗非鱼移到室外繁殖池中加强培育,待水温达20℃以上就可以自行产卵。
亲鱼繁殖池
条件:亲鱼繁殖池选择靠近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注水和排水方便的地方;面积1-2亩为宜,水温在1.5-2米,塘形整齐,以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最好,此外底质必须平坦,不 ...
...[详细]
单性罗非鱼健康养殖技术
- 合浦县在2005年~2006年实施渔业科技入户过程中,单性罗非鱼是主推品种之一,全县2005年罗非鱼放养面积3.8万亩,产量2.28万吨,产值达1.37亿元;2006年在放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罗非鱼总产量2.35万吨,产值1.51亿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我县两年科技入户中推广的单性罗非鱼健康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的基本条件
罗非鱼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
...[详细]
罗非鱼季节养殖
- 罗非鱼:早春管理技术
- 罗非鱼具有繁殖快、生长迅速、产量高,成本低等特点。饲养罗非鱼是农家致富的好门路。由于罗非鱼是热带鱼类,抗寒力弱,冬春季节,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便会大量死亡。怎样使罗非鱼安全度过低温季节呢?采用室外池塘与水泥他覆盖熟料薄膜保温相结合的方法,解决罗非鱼低温死亡问题。方法:利用东西边长,南北边短的长方形土池并与土池成“T”字形的永泥池作为养殖池。土池与水泥池交接地方,在离地面约1米深处有正方形(长、宽各50厘米)小孔相遇,岁非鱼可自由出 ...
...[详细]
- 罗非鱼越冬养殖技术探讨
- 不同品种的罗非鱼养殖优势不同,如何在生产中更好地发挥其各自特色是养殖过程,特别是越冬养殖的关键
□文/ 肇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林伟强
广东省罗非鱼养殖业经历了2008年冻灾重创后,又在2009年遭遇了链球菌病和低迷市场价格的双重打击,如何养好罗非鱼成了目前倍受关注的话题。针对此问题,本人总结了多年来越冬养殖罗非鱼的经验,希望对广大养殖者有所帮助。
一、罗非鱼养殖品种的选择
目前,罗非鱼主要的养殖品种有奥尼系列和吉富系列,不同品种的罗非鱼养殖优 ...
...[详细]
罗非鱼疾病防治技术
- 罗非鱼赤鳍病和腹水病防治技术
- 一、罗非鱼赤鳍病 1.病原
产气单孢杆菌。
2.症状
病鱼游动缓慢,常静止于池边,背鳍、胸鳍、臀鳍基部发红,肛门扩张发红,腹部充血发炎,鳞片软散易脱,肠管发炎,腹部膨大并有腹水。病情严重时死亡。
3.防治方法
预防上,越冬前鱼池要严格消毒,控制好水质,保持清新。
二、腹水病
1.病原
病原不明。
2.症状
病鱼腹部明显膨胀,体色变成近似灰白色,在患病初期,鱼体不能保持平衡,横卧或后部向上浮,不能在水面自由游动。病情加重后,鱼腹露出水面,全身浮肿。...
...[详细]
- 罗非鱼烂体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
烂体病即皮肤溃烂病,是罗非鱼越冬期间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的一个亚种。该病主要是由于越冬期放养密度过高、水温不稳定、水质腐败及饲养管理不善等原因引起,常并发水霉病。该病传染快、死亡率高。
主要症状:发病初期,体表病灶较小,病灶部位充血、红肿,随着病情加重,病灶不断扩大,同时病灶周围鳞片松动、竖起,并逐渐脱落,露出坏死的白色表皮,进而表皮出现溃疡并烂及肌肉,形成红色斑状凹陷,严重时病灶处骨骼外露。患病鱼体一般病灶部位不固定,头部、鳃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