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fford Adams博士 Adams博士是欧洲动物营养学泰斗、“全方位营养”理论创始人。“全方位营养”理论由Adams博士于2001在布鲁日提出,是欧洲著名的动物营养理论,作为“红宝书”指导了欧洲无抗之路。
选自《全方位营养》 Dr. Clifford A. Adams 译|高民 审|卢德勋
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在刺激人类食欲和食物采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并不表示动物也如此。一个好的例子是人对食物的颜色非常敏感,而饲料顔色对动物采食量的影响有限。许多动物天生是色盲,因此,饲料颜色对动物采食量的影响就不可能与人类影响相同。实际上,有些动物可以在光线很差的情况下采食或放牧,甚至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采食。
一般来说,饲料颜色和味道对动物的影响较弱。但是一些哺乳动物,嗅觉高度发育,比人类更为敏感。例如,狗与人类相比嗅觉高度发达,可是对它们的采食习惯却很少加以区分。尽管如此,多数人还是倾向于假定动物与人类有相同的采食行为。
动物对饲料没有选择权,而是面对单一种饲料
要确立动物真实的饲料适口性特性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许多情况下,会将人的味觉喜好度作为动物最初的参考指标,可是在动物上不一定能获得较好的反应。各种“喜食度试验”在动物营养中作为试验方法被广泛使用,并给出有益的结果。但这种试验方法往往受到批评,因为这种方法是在动物对饲料没有选择权,而是在给予要么吃要么不吃单一饲料的情况下进行的。
实际上,动物在有选择的情况下采食才能对某些饲料表现出特殊的喜好。如仔猪和犊牛喜好甜味饲料,家禽对常见单糖的喜好没有差异,但讨厌木糖。由于动物个体存在差异,因此要说明两种饲料择食性饲养的结果也有一定难度。择食性饲养研究中很少取得两种饲料100%到0%的结果,更为常见的结果是少数动物喜好一种饲料而多数动物喜好另外一种饲料,为什么少数动物会与同组内其他多数同伴喜好不同饲料的原因至今尚不淸楚。因此将这些试验结果应用于实践就比较困难,原因是实践中动物往往对饲料没有选择权而是面对单一种饲料。
猪的喜好度试验及部分结论
但无论如何,喜好度试验已经被广泛使用,可以作为动物对各种饲料喜好反应的一项有益指标。Glaser等(2000)研究显示,与水相比,猪对蔗糖水溶液表规出强烈的喜好,对乳糖和糖精钠溶液表现出一定的喜好,但是不喜欢环己烷氨基磺酸钠(sodium cyclamate)。
诸如莫内林(Monellin)、索马甜(thaumatin)、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Aspartame)等人类甜味物质对猪而言并未产生任何明显的反应。由此可见,猪对这些物质并没有感到甜味。
对猪而言,蔗糖是它最喜欢的甜味剂。人和猪对蔗糖、果糖有相似的反应效果,但乳糖、麦芽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在猪上的效果要低两倍。通过对一系列甜味剂的比较研究, 我们发现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环己烷氨基磺酸钠、莫内林、新橘皮苷二氢查耳酮和索马甜对猪是无效的。但是苯磺酸K化合物(Acesulfame-K)、糖精、己六醇(Dnlcin)和蔗糖可以成为猪饲料中的甜味剂。
反刍动物的牧草喜好
与干草和成熟的牧草相比,放牧反刍动物更喜好采食幼嫩、青绿的牧草,喜好叶胜于茎。饲料的颜色和感官对反刍动物似乎不重要,因为它们可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进行采食。人们关注高产奶牛对全混日粮的接受程度,高产奶牛需要采食大量的饲料才能支持高水平的奶产量。因此,我们常常在混合饲料中加人各种香味剂,例如糖蜜既可以作为能量来源也可以提高日粮的适口性。
葡萄糖和橘香味可以诱发绵羊肉产生风味效应(Ralphs等,1995)。不过葡萄糖并不单单是作为调味剂,其作用可能更为复杂,因为高水平的葡萄糖可以提髙瘤胃微生物区系,之后发酵产生的营养物质在后消化道内进一步被吸收,并通过正反馈来提髙动物的采食量,而不是直接作为调味剂而起作用。
Villalba和Provenza(1996)的喜好度试验显示,绵羊更喜采食洋葱或牛至叶(O-regano)和丙酸钠进行处理后的麦秸,但用氯化钠代替丙酸钠作为调味剂,绵羊却不采食。
四种调味剂如甜味(蔗糖)、酸味(盐酸)、苦味(尿素)和咸味(氯化钠)在奶牛上的比较试验显示,蔗糖是奶牛最好的调味剂(Nombekela等,1994)。而别的任何对照味剂都是第二喜欢的。这些结果清楚地表明牛可以分辨词料中的各种调味剂。另外一个试验对茴芹、谷氨酸钠、脱水苜蓿粉以及糖蜜作为调味剂进行了试验,对照组和谷氨酸钠并列第一。所有检测的调味剂中只有蔗糖可以提高饲料采食量。
但是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添加蔗糖并不能提高奶牛的采食量。Nombekela和Mur-phy(1995)研究显示,产犊后两周内添加蔗糖可以短暂地提高奶牛饲料采食量,但随后不久采食量就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些结果表明,要证明饲料调味剂是否能持久性增加饲料采食量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霉变等会影响适口性
在实际生产中,应用饲料香味剂和甜味剂一样达到持久性提高动物饲料采食量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尽管改善饲料适口性是非常困难的课题,但降低其适口性是相对简单的。 第二章讨论了由于霉变和氧化而降低饲料质量的问题与饲料的适口性之间有非常大的关系。动物对氧化和腐败饲料的采食降低将对动物生长和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这一情况在大鼠中已得到了证明。Lamghari等(1997)将羽扇豆为基础的饲料贮存15d后进行加热处理,使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与对照相比,采食这些饲料的小鼠的饲料采食量明显下降,同时日增重也降低。
霉变也会降低饲料的适口性。在猪上发现一种特殊的霉菌毒素,脱氧瓜萎镰菌醇 (DON)又称“呕吐毒素”,可引起严重的饲料拒食,降低饲料采食量(表3-3〉。据估计,每千克饲料中含1毫克的呕吐毒素,会使猪的饲料采食量降低6%(Blaney 和 Williams ,1991)。
表3-3 DON对20〜50kg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Williams等(1994)研究发现,给猪饲喂被镰刀霉菌污染的玉米基础日粮29d后,饲料采食量从1.38 kg/d下降到1.03/d,这种情况下添加甜味剂也不能改善其饲料采食量。
或许对饲料采食量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饲料的常规质量特性。第二章中提到的防止饲料氧化和霉菌生长破坏过程的措施也是最可能提高饲料采食量的措施。尽管在实际生产中抗氧化剂和霉变抑制剂并不被当做香味剂,但其对饲料采食量的影响远大于常用的香味剂和甜味剂。生产实践中如果饲料已发生腐臭或霉变,加入香味剂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来源:建明工业全方位营养 Clifford Ada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