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71|回复: 0

[养猪] 后备母猪和公猪隔离与适应程序-PIC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25 09: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种猪需要隔离与适应?

  建立一个良好的引种程序并严格执行,对PIC种猪是极其重要的。而完善的、贯彻始终的管理措施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引进种猪潜在的生产性能,并给后续的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隔离与适应的主旨是:

1-   维持原有猪群的健康状态。

2- 让新引进的种猪适应存在于场内的病原。

3- 让新引进的种猪适应生产流程和管理。

4- 最大限度地减少双方猪只的死亡风险。

引种前,双方兽医应十分了解对方猪群的健康状况,以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隔离与适应程序

隔离与适应原理

  每个猪群都可能是一个病原菌和病毒的复合体,当猪处于应激状态时,就可能发生疾病。不同猪群病原的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每个猪群的机体免疫水平或保护性抗体的滴度也各不相同,这取决于该猪群以前对病菌的接触程度。为了防止破坏原有猪群健康的稳定性,引种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   从一具有相同或更高的健康水平的猪群引种。

2-   必须尽可能减少应激,因为应激会使猪只对病原抵抗力下降。

3-   隔离所有新引进的种猪,这会减少未知病原侵入的危险。

4-   在隔离与适应阶段,注意观察所有猪只的临床表现。一旦发病,必须马上给予适当的治疗,治疗不少于3天。如果怀疑是严重的新的疾病(在原有猪群中未曾发现过),需作进一步诊断。

  适应就是让新引进的种猪在一控制的环境中,与已存在的病原接触,以使猪只对这些病原产生免疫力,而又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隔离与适应期多长?如何进行?

隔  离

  建议隔离期至少2周(理想的应为4周)。隔离舍应采取“全进全出”管理方式,两批引种间隔期应彻底冲洗消毒,并保持干燥。

  隔离舍距原有猪群至少应100米。距离远通常更有利于减少潜在病原通过空气传播的危险。极特殊情况下,如果种猪无法完全隔离,应把它们饲养在一经高压冲洗、消毒过的空栏内,并尽可能远离原有猪群。

  引种后的第一周内,应加强管理,供给足够的新鲜饲料和饮水。

药物添加

  种猪到达后的前两周,应激反应最大。刚到的种猪应完全与其他猪只隔离,同时避免任何形式的交叉感染。建议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药物(例如:440PPM金霉素/土霉素)。

  新引进的种猪如有任何健康问题,每天应作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猪号、治疗药物和治疗效果。

基本免疫

1-   口蹄疫,1次

2-   猪瘟,1次

3-   乙脑,在3月和11月间,2次,间隔3周

4-   细小病毒,180日龄后,2次,间隔3周

5-   喘气病,如需要,2次,间隔3周

种猪到达后的3至5天内,所有的猪只都应按与原有猪群相同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其它疫苗的选择,可根据猪群的健康状况、和该场及周围地区疾病流行的实际情况而定。针头规格:建议在免疫或治疗时使用16×45或16×38的针头。

如果在隔离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则进行下一步程序

适  应

  理想的适应程序也应在隔离舍进行。如果把高度健康的后备母猪和公猪(如无喘气病、放线杆菌胸膜肺炎、蓝耳病、伪狂犬、萎缩性鼻炎)直接饲养在一个有病原存在、而且病原活跃的猪群中,就会出现严重问题。

  如果引进的种猪发病,母猪会不发情或不怀孕,公猪则表现为缺乏性欲、精子活力差。也许因此而造成永久性的繁殖障碍

  适应期至少需4至6周。适应可通过免疫、药物添加,和与原场猪或粪便、木乃伊等接触来完成。

药物添加:在适应期的前几周,需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见上文)。如果不发生疾病或发病不明显,就应停止添加药物,以让猪只对新环境包括病原,产生适应或免疫力。适应期要避免寄生虫感染。

人工接种:可把原场猪(30-50公斤体重)与PIC的种猪放在同一猪舍/栏里。同时在引种后的第4周,每天可将原场的断奶仔猪的粪便、产房中的木乃伊、胎盘或死胎放入引进种猪的猪栏内,进行人工接种。理想的比例为PIC猪:原场猪=10:1或5:1。

如果原有猪群曾发生过猪痢疾、球虫病、C型魏氏梭菌病、猪丹毒,不要使用粪便进行人工接种。可用木乃伊、胎盘、或死胎达到此目的

总  结

  场长、双方兽医和种猪场,通力协作并坦诚交换意见,对建立有效的隔离与适应程序是十分必要的。双方兽医应发挥主要作用。

来源:PIC中国公司技术服务部

pig333整理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2 11:0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