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环境下高温高湿复合因素增加了机体的代谢消耗,较易发生内环境紊乱。由于高温导致母猪呼吸急促、频频排尿使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加重了循环体液容量不足,造成全身各脏器灌注不足。因此有必要及时给予补液和采取有效降温措施。
温度超过30℃和湿度超过80%时,母猪会表现出强烈应激,呼吸频率从每分钟35次提升到每分钟55次以上;外界温度为38℃时,呼吸频率可以达到每分钟90~110次,相当于分娩前期应激。也就是说母猪的呼吸频率和热应激从27℃开始,27~30℃是缓慢区间,超过30℃是剧烈区间。
国内外对低温输液降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多集中在亚低温治疗领域,在湿热环境中应用低温输液疗法的相关研究极为少见。低温输液作为亚低温疗法的一个延伸治疗手段能有效便捷地降温,在人的高温中暑临床护理中已有经验性应用报道。笔者第一次见到低温输液疗法在人体临床使用是1987年夏天两山轮战期间。
为了有效预防和解决母猪热应激,让母猪快速降温,笔者从2005年夏天开始在中午气温特别高的时候,在冰箱的冷藏层(2~8℃)备一些生理盐水和10%葡萄糖,在中午11-15点时对分娩的母猪进行静脉输液,防护中午高温生产应激大的母猪,可使母猪快速降温,大大缓解热应激症状。
推荐输液方案:
第一瓶:生理盐水500mL+盐酸林可霉素30mL+VC20mL;
第二瓶:葡萄糖500mL+复合维生素B20mL+黄芪多糖。
低温液体通过血液快速流遍全身使机体迅速降温,猪只使用后3~5分钟热应激症状就得以缓解,这种方式是热应激降温效果较快的一种。遇到猪中暑时,也可以采取此法快速缓解中暑症状、防止猪只猝死。
下面为大家分享2010年笔者自己动手操作的一组数据。
地点为湖北省武汉市,当时是下午14点,产房温度为32℃,相对湿度为75%,对15头生产母猪产中输液1000~2000mL,同时在0min、5min、20min以及40min时测定肠道温度,监测结果如表1。
讨论
机体活动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主要经血液从机体深部传递至皮肤表面,通过对流与辐射途径与环境做热交换。这些外部热交换的数量与方向由皮肤表面与环境间的温度差和水汽压差所决定。
高温条件下,机体总血量的75%可以通过皮肤血管循环四肢和耳朵的皮肤循环更为明显,这时皮肤血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调节热传递器官,它和排泄系统一起,构成身体向环境散热的主要部分。当皮肤温度与环境温差大时,可通过辐射、传导、对流进行散热。如果外界气温过高和辐射热的直接作用使皮肤温度迅速升高,则皮肤散热作用势必减弱;如果皮肤温度升高到接近或高于血液和内脏温度时,则体热发散受阻。有报道称,当环境温度超过28℃,相对湿度为80%时猪就开始从环境中吸收热量。
因此,当皮肤血管热传递调节功能受限时,通过静脉滴注低温液体可以使机体核心的内部热流直接通过动静脉血温差进行交换和发散。避免过高温度对机体重要器官的不可逆损害,有效地阻止湿热因素对机体损害进程,提高机体对热环境的耐受力,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缓解和治疗母猪急性和慢性积累型热应激有较大意义。
作者:柳毅 邹明媚 来源:psy应用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