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报道,又是国庆节,发点我自己写的东西吧,这些只是书上看到的,我也没实践过,那有不恰当处大家多多指教。如果有人在搞这方面的研究的话,我也很想参与一下学习一下呵呵
母狐杀死和伤害仔狐的现象在人工饲养下普遍存在。
传统中对家畜食仔的解释有两种:(1)不正常的行为;(2)适应性行为,以便控制种群的数量。
后来的学者又把食仔行为解释为5种:(1)exploration of the infant as a resource;(不知如何翻译合适呵呵)(2)资源的竞争;(3)性别的选择;(4)双亲的操纵:双亲为了增加自己的舒服感而淘汰个别新生儿;(5)社会群体的紊乱:淘汰个别新生儿以维护群体的正常。
大多数第一线的饲养者都认为这是因为环境的干扰和应激引起的。例如人类的靠近和外界的吵闹声。国内也有认为,是因为母狐产后缺水,一些原因造成仔狐身上有异味和母狐误食死胎或弱仔。
但也有研究表明,母狐杀死或咬伤自己的孩子或许是因为其周围邻居母狐的存在,研究者观察记录了21只初产母狐和18只经产母狐分娩前后的行为。这些母狐所产的仔狐中有54只死亡的,其中41只被母狐咬过,可能是由母狐要死的。17只母狐被判定有食仔行为,其中一半在杀死仔狐前都要咬掉仔狐的尾巴。经过进一步行为的分析得出具有食仔行为的母狐与正常的母狐其行为上基本无差别(包括对仔狐的修饰行为),唯一不同的是具有食仔行为的母狐多是站着修饰仔狐的,对本身的修饰也较多,同时在产箱中表现出不安。这一结果表明了食仔行为并不是由母狐糟糕的繁殖行为引起的,也不是由于农场内的干扰应激引起的。同时他们还从中得出食仔只是个别母狐的行为,具有食仔行为的母狐在以后的年份会经常重复这种行为。
另一研究显示具有食仔行为的母狐或低繁殖成功率的母狐较成功繁殖的母狐有较低的社会等级地位。在野生情况下位于次级地位的母狐其繁殖行为被抑制,因而研究者认为食仔行为是由于一定年份位于次级地位的母狐选择不繁殖引起的,在随后的年份中由于农场中狐之间的位置群体结构基本上保持不变,这些狐的地位等级也就很难发生变化,那么它的繁殖策略也就不会变化。随后证实了食仔母狐的行为受到了邻居出现的影响:16只曾经有食仔行为的母狐在被邻居的其它母狐在身体和视觉上相孤立后,表现出了明显的更多的危害仔狐的行为。然后研究者进一步通过控制母狐邻居的社会等级地位从而明显减少了这些母狐的食仔行为。该试验中具有低竞争能力的母狐较具有高竞争能力的母狐杀死或咬伤了更多的仔狐,而这两种母狐的仔狐在竞争力上是没有明显差别的,当这些有食仔行为的母狐与具有更低竞争力的母狐尾邻居时,其危害仔狐的行为就不再出现了。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