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候书江
来源:养猪职业经理人
微信ID:YZZYJLR2016
导读
氯前列烯醇是一种人工合成的PGF2α类似物,其生物学作用与PGF2α相似,但半衰期较长,溶解黄体的作用更强,是PGF2α的10倍多,也是在生产中应用较多的。D-氯前列烯醇(D-Cloprostenol)是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F2α(PGF2α)同系物——氯前列烯醇的右旋异构体,在欧洲一些国家被称为达尔马金,以制成注射液的剂型(针剂)面世。本系列主要讲述当前最热门的同期分娩药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氯前列烯醇;D-氯前列烯醇;黄体溶解;同期分娩
1. 氯前列烯醇作用机理
家畜的正常分娩是神经、内分泌和子宫内部的物理作用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生殖激素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表明,家畜在自然分娩前,由于胎儿脑垂体分泌大量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使胎儿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激素通过胎盘促使绒毛膜合成大量的雌激素,进而刺激子宫分泌前列腺素(PGF2α为主),PGF2α通过子宫静脉转移到卵巢动脉中,即具有溶解黄体的作用。当子宫静脉血中的PGF2α浓度增高时,可引起黄体的退化和孕酮分泌的减少。
在分娩前动物体内上述激素水平的具体表现就是:胎儿血液中的皮质醇浓度和母体血液内雌激素浓度先升高,继而在临产前子宫静脉中的PGF2α浓度急剧升高;母体孕酮的浓度先是缓慢下降,伴随着子宫静脉中PGF2α浓度的急剧升高,孕酮浓度呈现快速下降。PGF2α还能促进子宫收缩,增加催产素的自然分泌量,同时,提高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其综合作用的结果即诱导分娩。
正是基于上述原理,人们便采用体外注射PGF2α的办法诱导动物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分娩。氯前列烯醇是一种人工合成的PGF2α类似物,其生物学作用与PGF2α相似,但半衰期较长,溶解黄体的作用更强,是PGF2α的10倍多,也是在生产中应用较多的。
D-氯前列烯醇(D-Cloprostenol)是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F2α(PGF2α)同系物——氯前列烯醇的右旋异构体,在欧亚一些国家被称为达尔马金。以制成注射液的剂型(针剂)面世。D-氯前列烯醇注射液的应用D-氯前列烯醇注射液的有效成分为D-氯前列烯醇(0.075mg/mL),主要应用于牛的同期发情、基于黄体退化延迟引起的卵巢疾病(黄体残留、黄体囊肿、钝性发情、有黄体功能的非发情)的治疗、辅助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蓄脓症以及猪的诱导分娩上,一般为肌肉注射2mL。
D-氯前列烯醇的药理特性研究表明,D-氯前列烯醇对黄体的退化作用和子宫的收缩作用表现最强,是PGF2α的50倍,DL-氯前列烯醇次之,L-氯前列烯醇无效;显示同等有效性时,所用D-氯前列烯醇的量约为DL-氯前列烯醇的1/3,因此毒性低;对非靶器官(肠管)作用不强,所以副作用也轻;进入靶器官——卵巢和子宫的速度和分布浓度均比DL-氯前列烯醇更快更高;从体内排出快,残留时间暂短。
2. PGF2α在母猪同期分娩中的应用
自Landerdale等(1972), Douglas和Ginther(1973)就证实妊娠母猪分娩与其体内外周血液中孕酮和前列腺素水平的改变有关以来,许多学者就试图用外源激素处理,来控制妊娠母猪分娩的时间,并取得很大进展。Diehi 等(1974)最早报道,给母猪静脉注射PGF2α能够引起分娩,推断子宫的黄体溶解素可能就是PGF2α 。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试验。
Diehi等(1974);Rabertson等(1974);Henricks和Handiin(1974)通过试验均证明,用PGF2α作肌肉注射也能够引起母猪分娩。Huhn等证实,于母猪怀孕112天每头肌肉注射PGF2α10mg,效果最好,所有母猪于72h之内全部产仔;注射较晚和剂量较大时可使产仔期稍微延长;如将剂量减少到5mg时,就会影响处理的效果,比在114d注射的效果稍差;同时还证明,在怀孕111d和112d分别注射PGF2α,成年母猪和青年母猪的反应没有明显的区别。
D.Hammond等进行用氯前列烯醇进行商品猪育种产仔试验,分别对怀孕111d,112d,113d和114d的母猪引产,每头母猪于引产日上午9时颈部肌肉注射ICI80996(一种合成的PGF2α)的类似物175ug,结果有80%的被处理母猪在注射后22-23h之间开始产仔,全部被处理母猪由注射到分娩的间隔时间平均为27.6h,由注射到分娩的平均时间间隔,怀孕111d的母猪与怀孕112d和114d的母猪有显著差异,而在其他猪群间差异部显著;全部母猪的平均产仔时间为3.9h,并且全部引产母猪的产仔和胎盘的排出都正常。
Edward,Wierzchos等用普罗斯汀F2α在商品猪场进行的试验,分别对怀孕111d,112d,113d和114d的母猪做臀部肌肉注射,深度约60mm,每头母猪注射5mg/ml,结果有90%的处理母猪于36h以内产仔,各组从注射到开始分娩的平均间隔时间分别为24.3h,31.7h,39.2h和33h,并且观察到一个倾向,就是注射时间越晚,反映时间越长。通过试验认为,用前列腺素对母猪引产最实用时间是在怀孕109d以后,如果将怀孕期缩短到103-106d,则仔猪太小不能存活。
国内曹天星等研究表明,对妊娠111d的长×大二无母猪每头肌注0.1mg氯前列烯醇24h后,再配合肌注10U催产素,其平均产仔时间为2.94±1.67h,白天分娩率达到90%,效果比单独用氯前列烯醇(0.1mg/头)效果好,且母猪下奶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单独使用前列腺长组。 笔者等(1997)金牛西的人工喂养与自然哺育初级SPF仔猪对比试验中,对怀孕112d的SPF母猪每头肌注氯前列烯醇0.12mg,结果母猪从注射到分娩的平均时间间隔为33-44h,平均为39.8±4.2h。
陶涛等(1996)用氯前列烯醇分别对怀孕110d,111d和112d的母猪做一次性注射,进行诱导妊娠母猪白天分娩及其机理的研究,从注射至分娩开始,以12h为间隔采血,然后用放射免疫法分析血样,发现注射前血浆孕酮含量较高为15.95ng/ml,以后逐渐显著下降,分娩时降到最低为5.39ng/ml.说明外源性氯前列烯醇对母猪分娩前的妊娠黄体有溶解作用,可导致母猪分娩提前发作。实验发现,在妊娠期110d,111d和112d处理母猪白天分娩率分别时90%,88.24%和75%;不同处理用量(0.05mg/头,0.1mg/头和0.2mg/头)的白天分娩率分别为86.96%,87.5%和78.5%;实验组的平均白天分娩率(84.91%)显著高于对照组(45.65%);妊娠110d,111d和112d的母猪从处理至分娩的时间间隔分别为25.38h,25.07h和22.58h,平均为24.4h。
姜祥君等(1996)用氯前列烯醇进行母猪诱导分娩的研究,对2-6d上午8:00-9:00耳后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0.1mg/头,结果处理组母猪全部于注射3d内分娩,并且主要集中在注射后当天及次日分娩,与114d相比,平均晚产0.83±0.08d,较自然状况平均提高1d分娩,表明母猪临产前注射氯前列烯醇,可诱导母猪按预定期集中分娩;注射氯前列烯醇组母猪白天产仔率为72.93%,与对照组的47.51%相比差异极显著:试验组窝均活仔数显著提高,窝均死胎率比对照组下降7.99%,差异显著;此外,用氯前列烯醇诱产,还可以显著提高哺乳仔猪的生长速度,试验组哺乳期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5.77%,表明氯前列烯醇具有催乳作用。上述试验重从注射激素到分娩的时间间隔见表。
表1 从注射激素到分娩的时间间隔(d)
3. 小结
大量试验研究表明,用外源性的前列腺素及其类似物氯前列烯醇诱导母猪同期分娩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不仅能使母猪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分娩,便于集约化生产管理,同时,因避免了自然分娩中的迟产现象,便于同一配种周期内的母猪集中断奶,实行全进全出,统一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有效地提高繁殖率。
笔者认为,在工厂化养猪生产实际应用中,注射氯前列烯醇的时间,要根据所饲养品种的自然分娩规律具体确定。一般情况下在生产管理水平较高的猪场,则可以在母猪妊娠111-112d注射;对于管理水平一般的猪场,则宜在母猪妊娠113d注射,以保证胎儿得到充分的生长发育,便于产后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对所有处理的猪,都要准确掌握其妊娠日期,并应在每天上午9:00前注射完毕,以提高母猪的白天分娩率,氯前列烯醇的注射剂量以每头肌注0.1ml为宜。如在注射氯前列烯醇24h后,每头母猪再配合使用10U催产素,则能提高母猪泌乳,效果更好。
感谢作者对此文的付出,畜牧人网站已获授权转载,若需转载的朋友,请联系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