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91|回复: 0

[养猪技术] 常见的3种抑制猪免疫力的疾病及其防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6 08: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篇文章综述了3种猪场最常见的抑制免疫力的疾病,并且分析了这些疾病抑制免疫力的机理以及预防和治疗的方法,非常具备可操作性,推荐养猪人阅读收藏。建议养猪人做好相应的疫苗注射,预防为主。

  抗生素对病毒是没有作用的。文中作者提到的通过饲料定期加药的预防措施艾特猪是不赞同的。这种作法破坏肠道免疫屏障,其结果是免疫力下降!

20170816085454.jpg

  猪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不仅引起猪群发生原发性病原感染,造成繁殖障碍和严重的呼吸道病,而且引发死亡;更为严重的是损害猪的免疫功能,导致免疫耐授,免疫麻痹,对疫苗注射不产生免疫应答,致使机体抵抗力低下,易遭受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并发与继发感染。当前在许多养猪场和广大农村养猪专业户饲养的猪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高,病因复杂化、临床表现多样化、经济损失严重,可能与猪群中广泛存在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密切相关,应高度重视猪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的防治。

  一,蓝耳病

  1,发病情况

  我国猪群中感染蓝耳病病毒比较普遍。从近年来临床发病情况看,发病已由过去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转为以保育猪的呼吸道病综合征为主。在临床上见有初产母猪发生流产、早产及产死胎等;经产母猪则常表现为滞后产,不发情或屡配不孕,而流产及产死胎的大为减少;亚临床感染病例增多,隐性感染的母猪可经胎盘将病毒垂直传染给胎儿,使猪群中呈现持续性感染,这是当前蓝耳病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特点(病毒可在感染的猪体内存在很长时间);断奶仔猪感染后出现典型的呼吸道症状,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腹泻,后躯麻痹,共济失调,消瘦,被毛粗乱,眼睑水肿,皮下水肿,耳部及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后的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80%~100%。

  2,免疫抑制机理

  兰耳病是猪的一种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兰耳病病毒能降低肺泡巨噬细胞的功能,诱导感染细胞的凋亡,引起T细胞亚群发生改变,对B细胞的功能和体内细胞因子的生产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病毒的感染可造成猪的免疫抑制,免疫力下降,易诱发其他病毒,细菌与寄生虫病继发感染。所以在临床上常见兰耳病与圆环病毒Ⅱ型,猪瘟病毒或伪狂犬病毒混合感染,并继发支原体病,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附红细胞体病及猪肺疫等,使病情复杂化,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同时,据有关实验报告证实兰耳病病毒对猪瘟的弱毒疫苗的免疫应答有干扰作用,对肺炎支原体的免疫效果也会产生严重干扰。在兰耳病阳性的猪群中使用猪瘟弱毒疫苗和气喘病菌苗免疫,其猪群的抗体水平明显偏低,致使猪群对疫病的易感性增高,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明显上升,这就是兰耳病阳性猪群中多发生呼吸道病综合征,死亡率至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3,防治技术

  兰耳病在我国猪群中感染率很高,对养猪业危害很大。当前要针对兰耳病以持续感染,隐性感染、免疫抑制和易继发感染的流行新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防止的本病的流行与蔓延,减少经济损失。防治技术如下:

  1.3.1 严格检疫,慎重引种:兰耳病的发生与流行很多情况是由于引种不慎,盲目引种,检疫不严而造成的。引种时一定要认真调查种猪场生产管理与防疫卫生情况,选择健康猪群,并严格检疫,保证种猪群中猪瘟,伪狂犬病、兰耳病、圆环病毒Ⅱ型感染、细小病毒病、气喘病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均为阴性,特别是注意避免引入隐性感染的种猪。因此,种猪引入后一定要隔离饲养,检疫观察1个月以上,并采血做血清学检测1次,驱虫1次,补注有关的疫苗,健者方可进入生产区饲养。

  1.3.2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产房、保育与育肥三个阶段要彻底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以防病原体在猪群中形成连续感染与交叉感染。每批猪转舍后要彻底清扫干净,高压水冲洗,反复消毒三次,空舍三天后再进入另一批猪,全进全出可有效的减少疫病的发生与交叉感染。

  1.3.3 建立健全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制定严格的兽医卫生消毒制度,定期对猪舍环境及用具进行彻底消毒;饲养管理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洗澡后更换衣鞋;粪尿及污物要无害化处理后排放,保持生产区与猪舍的清洁卫生,通风良好、冬暖夏凉;不同日龄的猪只禁止混群饲养,场内不要饲养其他动物,如牛、羊、禽、犬、猫等;驱赶鸟类,消灭鼠类,杀灭各种吸血昆虫等。尽可能防止外源疫病的传入,最大限度地降低病原微生物对猪场的污染。

  1.3.4 药物预防:由于兰耳病感染猪群的免疫功能受损,易引发一些细菌性的继发感染,故当前兰耳病的危害性更多的表现在猪群的继发感染。因此,在妊娠母猪产前与产后各1周,哺乳仔猪断奶前与断奶后各1周、肥育猪转群前10天三个阶段适当的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一些抗菌药物,可防制细菌性继发感染,有利于控制兰耳病的疫情蔓延,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药物预防预防方案如下:

  (1)阿奇霉素粉(含阿奇霉素、氟苯尼考、克林霉素)100克,拌入300斤料中,连续饲喂14天;(母猪用);

  (2)支原净120克加强力霉素160克,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14天,同时于1吨水中加入阿莫西林粉200克,连续饲用14天;(仔猪用);

  (3)利高霉素1.2公斤加阿莫西林200克,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14天;(育肥猪和母猪用);

  (4)头孢拉定粉100克,加水200公斤混匀,连饮10天。

  断奶仔猪使用上述其他方案预防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少一点药量。

  1.3.5 免疫预防:管理水平高,生物安全好的猪群,周围又没有疫情,尽可能不使用疫苗接种,特别是弱毒疫苗。兰耳病阳性猪场,可考虑使用兰耳病灭活疫苗给母猪免疫接种,虽然免疫保护力不够理想,但安全。一般后备母猪于配种前40天首免,每头加猪用转移因子1毫升,与疫苗分别稀释后混合同时肌注,21天后进行二免;生产母猪在配种前1个月免疫1次,加猪用转移因子1毫升,与疫苗分别稀释后同时肌注。转移因子为一种低分子量的多肽——核苷酸复合物,具有传递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信息的作用,能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减少免疫抑制、免疫麻痹及免疫应激的发生比例。据Botner等报道,使用兰耳病弱毒疫苗接种在提供免疫保获的同时,存在持续向外散播疫苗病毒,并在猪场中循环存在,甚至引发兰耳病暴发的危险。特别是妊娠母猪接种后,疫苗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并向未接种的母猪传播,公猪接种后则可通过精液排毒,并经人工授精散毒。因此,使用弱毒疫苗免疫接种,应慎重。

  1.3.6 加强疫病监测:种猪群每季度应对兰耳病进行1次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猪群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1.3.7 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兰耳病阳性猪群一定要做好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及气喘病的免疫接种工作。按科学的免疫程序对猪群进行猪瘟弱毒疫苗免疫接种,避免兰耳病病毒对猪瘟弱毒疫苗的免疫应答产生干扰作用。先免疫猪瘟,间隔7-10天,再免疫兰耳病弱毒疫苗,可避免兰耳病病毒的干扰。灭活疫苗的干扰作用不十分明显。兰耳病病毒能促进支原体对猪的感染作用,应对仔猪推行猪气喘病菌苗的免疫接种,以减轻肺炎支原体对肺脏的侵害,提高猪群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有利于减少呼吸道病综合征的发生。猪肺炎支原体疫苗的免疫时间为4周龄和7周龄,免疫后2周才能产生免疫力,所以兰耳病的免疫应该在肺炎支原体疫苗首免之前进行,因为兰耳病活疫苗及兰耳病野毒均可干扰支原体的免疫,造成免疫失败。

  1.3.8 发生疫情时应采取的措施

  1.3.8.1 发病猪群要严密封锁,避免疫情扩散,种猪不准出售;流产胎儿、胎衣及死猪全部无害化处理;猪舍、用具与环境要用灭毒净、百毒杀、强力消毒灵或卫康等消毒药进行彻底消毒;未发病的猪群可通过饲料或饮水加药进行预防,方法参照上述药物预防方案进行。

  1.3.8.3 母猪发生兰耳病后从恢复期开始即可产生免疫力,对于再次感染兰耳病病毒均有抵抗力,并能保持较长的一段时间。可在推迟一个泌乳期进行配种(21天内不配种),并改为人工授精,对其妊娠与分娩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1.3.8.4 仔猪实行早期断奶(21天),隔离饲养;保育猪与育肥猪全进全出,避免交叉感染或二次感染;不同日龄的猪不要混群饲养,否则猪群中的带毒状况很难消除,这对种猪群的净化非常不利。

  二,圆环病毒2型

  1,当前发病情况

  当前本病已经遍及世界各养猪国家,我国的猪群中感染也普遍存在,已成为养猪生产中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猪是圆环病毒Ⅱ型的天然宿主,各种年龄、不同性别的猪都可感染,但并不都能表现出临床症状。我国目前以圆环病毒Ⅱ型与兰耳病病毒双重感染而引发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和弱仔较为多见,对初产母猪的危害最大,可造成70%以上的初产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母猪如在妊娠中、后期感染圆环病毒Ⅱ型,病毒可经胎盘传给胎儿,并迅速繁殖,引起母猪发热,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发生流产,产死胎和弱仔。病后母猪受胎率低,屡配不孕。断奶仔猪成活率低,死亡率可上升11%。断奶仔猪发病多见于断奶后2~6周,发病病死率为10%~20%,或更高。

  在临床上表现为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病仔猪皮肤苍白,被毛粗乱、厌食、消瘦、咳嗽、呼吸困难、淋巴结肿大;有的腹泻、贫血、黄疸等。一般发病死亡率为5%~20%,严重的死亡率有时高达40%以上。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在临床上常见与兰耳病病毒或细小病毒或伪狂犬病病毒并发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如猪副嗜血杆菌、链球菌及巴氏杆菌等),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增高。12~16周龄肥猪发病则表现为皮炎和肾病综合征,皮肤出现出血性梗死,在后肢和会阴部的皮肤发生圆形或不规则的隆起,呈现外周紫红色中央为黑色的病灶,病灶常融合成条带状和斑块。病轻一般体温和食欲无明显改变,并可自行康复。严重者可出现发热、厌食、减重、腹、胸部和耳部皮肤发紫。多见散发,死亡率低。除外,在临床上有时也可见到猪增生性坏死性肺炎,肠炎和猪先天性脑震颤等病型,都与圆环病毒Ⅱ型感染密切相关。

  2.2 引发免疫抑制的机理

  圆环病毒Ⅱ型感染的危害性表现在可造成猪的免疫功能被抑制,病毒能使发病猪血液中单核细胞和未成熟粒细胞增加,而CD4+T细胞和B细胞数量减少,意味着发病猪的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从而缺乏有效的免疫应答。因此,感染猪不能产生对其他免疫原的有效免疫应答,并易诱发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的发生。近来研究证实,圆环病毒Ⅱ型为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原发性病原之一,常与兰耳病病毒、猪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等混合感染,并易继发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猪放线杆菌及猪鼻炎支原体等病原感染。反过来兰耳病病毒、细小病毒、肺炎支原体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病原在圆环病毒Ⅱ型的致病作用中又起着协同致病作用,从而加重了猪呼吸道疾病发生严重性,使发病率与死亡率大为增高。

  2.3 药物预防:建议采用下列方案。

  2.3.1哺乳仔猪:1日龄、7日龄、21日龄每头各肌注头孢塞呋(500毫克/毫升)每次0.2毫升;或者3日龄、7日龄、21日龄每头各肌注长效土霉素(200毫克/毫升)每次0.5毫升。

  2.3.2断奶仔猪:仔猪断奶前和断奶后各1周,在1吨料中加支原净80克、强力霉素150克、阿莫西林300克,连续饲喂14天;或者于1吨料中加圆环灭粉(纯中药制剂)1500克,连续饲喂14天;或者于1吨料中加10%氟苯尼考100克、泰乐菌素200克,连续饲喂14天。每次加药均改饮电解质多维溶液14天。

  2.3.3生产母猪:母猪于产前和产后各1周,于1吨料中加支原净120克、强力霉素160克,连续饲喂14天,同时,配合1吨水中加阿莫西林300克,饮水14天;或者于1吨料中加支原净120克、金霉素300克,连续饲喂14天。

  2.3.4按科学的免疫程序切实做好猪场猪瘟、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及气喘病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可减少猪群呼吸道病原体的继发感染,有利于控制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2.3.5发病猪的治疗:仔猪:可用干扰素和转移因子,配合复方灵芝多糖注射液或配合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或者配合泰妙林注射液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见本文兰耳病的治疗方案。如病仔猪体温高,呼吸道病症状严重者,在使用干扰素和转移因子的同时,肌注清开灵注射液(含板兰根、连翘、水牛角、黄芩、黄连、石膏等),小猪每头5毫升,大猪每头10~20毫升,每日1次,连用3~4天(上午用),下午肌注头孢塞呋注射液,每公斤体重5毫克,每日1次,连用3天,疗效更佳。临床治愈后,仔猪每头补注血之源1毫升,并每天肌注复合维生素1次,连用3天,防止出现僵猪,使其尽快恢复食欲,早日康复。皮炎和肾病综合征的病猪一般不用进行治疗,如病情较严重,防止继发感染,可肌注干扰素和转移因子,配合肌注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或者配合肌注柴胡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日1次,连用3天;或者配合注射穿心莲注射液,每头每次10~20毫升,每日1次,连用3天。皮肤上的红斑及紫红色条状带可用消毒药(如碘伏或卫康)喷洒,上下午各1次,1周左右消失。

  2.3.6其他防治技术可参照上述兰耳病的防治方案实施。

  三,气喘病

  3.1当前发病情况

  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许多猪场都有发生,规模化猪场血清呈阳性率达30%~50%。当前,猪群中以隐性感染和潜伏带菌为主要特征,尤以初产母猪更为明显。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易感性高,发病后症状明显,死亡率高。怀孕后期的母猪和哺乳母猪次之,一般母猪和成年肥猪多呈隐性感染,很少发病。我国的地方土种猪比杂种猪和纯种猪易感性要高,发病为多见。病猪与隐性感染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特别是隐性感染的带菌猪无明显症状,外表健康,不易识别。许多阴性猪场和农村养猪专业户的猪群,就是由于引种检疫不严,将隐性感染的病猪引入猪群,造成本病的发生与流行,致使大批仔猪发病死亡,随后逐渐的转为慢性型。老疫区的猪群多数呈隐性感染,主要表现为隐性型气喘病,发病猪数量少,除有轻微的咳嗽之外,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有少数仔猪发病。但由于传染源的长期存在,隐性感染的母猪可通过水平传播与垂直传播方式传染给仔猪:如有新的猪群调入可使本病再度流行,过后又会转为缓和,常年如此绵延不断地传染下去,难以净化,危险甚大。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一般多发于气候多变的冬春季节。饲料质量差,饲养密度过大,寒冷潮湿,猪舍通风不良,空气严重污染,环境卫生条件不良,长途运输,或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存在等,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加重病情,并为继发细菌性感染创造条件,至使病情复杂化,引发死亡。

  3.2引发免疫抑制的机理

  猪肺炎支原体感染除了引发猪只发生气喘病之外,还可使上呼吸道的纤毛系统凝集、脱落,削弱和抑制纤毛系统清除异物和病原体的能力,使通过呼吸道将吸进去的病原体下沉到肺脏。同时,肺炎支原体能改变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抑制肺脏的免疫应答,造成免疫抑制,使其对其他疫苗的免疫产生干扰作用,也为其他病原的入侵创造了有利条件。研究证实,肺炎支原体能促进兰耳病病毒的感染,并延长病毒在猪体内的感染时间。所以存在气喘病的猪群更易混合感染兰耳病病毒和圆环病毒Ⅱ型,并造成免疫抑制,导致猪瘟弱毒疫苗免疫失败。还能促进多杀性巴氏杆菌、链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和沙门氏菌等病原的继发感染。由此可见,肺炎支原体已成为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发性病原之一。

  3.3防治技术

  3.3.1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仔猪断奶前后对肺炎支原体的易感性最高,这时是预防控制气喘病发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必须对仔猪加强饲养管理,尽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断奶诱发的心理应激、环境应激和营养应激造成的不良影响;保育舍的温度应在25℃左右,最低不能低于18℃,相对温度应保持在55%~65%;饲养密度适中,通风良好;猪舍冬季以使用百菌清-30或卫康消毒为好。

  3.3.2疫情猪场可考虑仔猪21日龄断奶后移至离原猪场3公里以外的安全猪场进行保育,才可培养出健康种猪群。

  3.3.3免疫预防;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的康复猪能产生免疫力,说明通过疫苗接种可预防猪气喘病。猪气喘病灭活疫苗,妊娠母猪产前2周进行1次免疫接种,每头肌肉注射2毫升;种公猪每半年免疫接种1次,每次肌肉注射2毫升;仔猪4周龄首免,7周龄2免(商品仔猪可不做2免),每头每次肌肉注射2毫升。每次免疫注射时每头成年用猪用转移因子1毫升,小猪用转移因子0.5毫升,单独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后与疫苗混合注射。可使疫苗产生抗体快、抗体水平高、免疫保护期延长,能明显的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3.3.4药物预防;药物控制是预防气喘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可考虑从几个时间段用药。

  3.3.4.1预防性用药:多用于新引进的猪在隔离检疫期和后备猪配种前进行投药预防。新引进猪入舍的当天,在饲料中用药;于1吨料中加入80%支原净90克、强力毒素140克,连续饲喂12天;或者于1吨料中加入泰乐菌素100克,金霉素200克,连续饲喂12天。后备猪配种前20天,于1吨料中加入10%氟苯尼考120克、强力霉素160克,连续饲喂12天;或者于1吨料中加入地米考星200~400克,连续饲喂12天。

  3.3.4.2定期用药:母猪分娩前20天于1吨料中加入利高霉素1.2公斤、阿莫西林250克,连续饲喂12天,或者于1吨料中加入恩诺沙星500克,连喂12天。仔猪出生后3日龄、7日龄、21日龄,每头每次肌肉注射0.5毫升得米先1次;仔猪断奶前1周和断奶后1周于1吨料中加入80%支原净100克,10%的氟苯尼考90克,连续饲喂14天。育肥猪转群当天于1吨料中加入泰乐菌素200克、土霉素300克,连续饲喂12天;或者于1吨料中加入替米考星300克、强力霉素160克,连续饲喂12天。

  3.3.5其他的预防措施可参照本文兰耳病的防治技术的有关措施实施。

  3.3.6病猪的治疗

  当前本病的发生在临床上常见于多病原混合感染及继发感染,往往以呼吸道病综合征的形式表现出来,病情较为复杂,给防治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找出发病的主要病原与继发病原,以便及早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3.3.6.5卡那霉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4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5天为一个疗程;同时配合恩诺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5毫升,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5天。

  3.3.6.6链乳泰注射液(含鱼腥草、克林霉素、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0.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5天;同时配合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6毫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5天。

  在进行上述方案治疗中,上午使用治疗药物,下午可配合使用排疫肽(猪用免疫球蛋白),每50公斤体重1毫升,每日1次,连用3次;猪用转移因子(低分子量多肽-核苷酸复合物),每50公斤体重1毫升,每日1次,连用3次。二种制剂均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分别肌肉注射,重病可加倍量。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免疫抑制,减少应激,有效的提高治愈率。

  3.3.7与发病猪同舍及接触猪群实施药物预防:于每吨料中加入金西林(含金霉素、磺胺二甲嘧啶、青霉素)1000克,连续饲喂12天。

  当前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生非常普遍,危害甚大。在临床实践中往往发现疾病不是由某一种病原感染,而是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由于多种不同病原感染产生的相互作用,以及致病作用间的相互协同作用等可造成严重的病理表现,使猪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易诱发条件致病性病毒和细菌继发感染,增加了猪病发生的复杂性,应引起广大兽医工作者高度重视。

  来源:猪事会社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12-27 15:4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