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34|回复: 0

饲料发霉的五大因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8 15: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霉菌的种类
  能引起饲料霉变的霉菌主要有曲霉菌属、青霉属和镰刀菌属。其中曲霉菌属包括黄曲霉、白曲霉、寄生曲霉等;青霉菌属包括圆弧青霉、桔青霉、扩展青霉等;镰刀菌属包括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等。这些霉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都可引起饲料霉变。
  2、 温度和湿度
  霉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霉菌大多数属于中温型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 20-30℃,霉菌繁殖产毒的最适温度为25-30℃,其中曲霉菌属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0℃,青霉属于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8℃左右,镰刀菌属最适宜生长温 度为20℃左右。一般危害饲料的霉菌孢子在7℃时即可发芽生长,温度高于49℃时霉菌则被杀死或进入孢子阶段;当空气中相对湿度达到75%时霉菌就能生 长,在80%-100%时快速生长,在湿度低于75%时生长受到抑制。
  3、 饲料的含水量 
  饲料的含水量是决定饲料中霉菌能否生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当饲料中水分超过 13%-14%时,易于霉菌生长,当饲料水分>15%时霉菌可大量生长繁殖,其毒素产生也相应增加,饲料水分为10%-18%时是真菌繁殖产毒的最 适条件。饲料及原料的安全水分为:谷实类为14%,粉状饲料为≤13%,全价颗粒料为≤12.5%。
  4、 饲料的加工工艺
  在生产颗粒饲料时,如果冷却器及配套风机选择不当,或使用过程中调整校核不当,致使 颗 粒饲料冷却不够或风量不足时,会导致颗粒饲料水分含量及料温过高,这样的颗粒饲料装袋后易发生霉变。另外,饲料在加工过程中如果饲料流程设备中没有及时清 理,会在设备的一些死角积存发霉变质的料块,特别是在生产全价颗粒饲料过程中,当这些物块回流到制粒机重新被制粒后,易引起饲料霉变。
  5、 其它原因
  饲料霉变还与饲料的质量、贮藏和运输等因素有关。当使用较差的包装材料,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饲料受到雨淋、曝晒等,都易引起饲料霉变。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3 07:2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