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设消毒池,或有消毒池没有消毒液,或消毒药长期不更换,不定期消毒,消毒走过场。正确的做法是:大门口设消毒池,侧门设消毒室,经淋浴室或消毒室更衣、换鞋后方可进入。
2、没有体温表,猪体温升高往往比其它症状出现更早,不使用体温表,而用手摸,凭感觉决定发不发烧,结果很容易造成误诊。最好使用兽用体温表,用时可斜插到肛门里,防止插在粪球里,停2~3分钟,拔出来查看度数。猪的正常体温是38~39.5℃。
3、滥用退烧药。超1℃内为低烧,超2℃内为中烧,超过2℃以上为高烧。体温达到41℃时方可使用退烧药。
4、针头、针管不煮沸消毒。而仅用开水烫一下正确的做法是待水沸腾后至少还要继续消毒15分钟以上,才能杀死病原微生物。
5、注射部位都肿了还继续注射有人总习惯选在顺手的单侧耳后或颈部注射疫苗或药物,局部都肿了还注射。要知道肿胀部位不能再注射,否则不吸收,可选在耳后、颈部双侧交替或臀部或股后注射。
6、小公猪去势过晚应在4~7日龄去势,伤口小,愈合快,应激小。
7、猪舍屋顶缮瓦多,缮草少。这样做一是瓦比草贵,加大了养猪成本;二是更降温、冬防寒瓦不如草好。缮瓦夏热冬冷,缮草冬暖夏凉。
8、猪舍太矮小。一是不利于采用塑棚养猪,因围墙太矮,二是猪会轻易地越墙外逃,给管理带来麻烦。
9、猪舍内无水槽。缺少清洁饮水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须设置水槽或自动饮水器。
10、猪圈外无粪池。一是收集粪尿困难,肥料易流失,肥力会降低;二是会影响猪舍清洁卫生。
除了以上几个细节外,还有其他的方面,比如:重视传染病而忽视寄生虫病,重视个体治疗而忽视群体保健。养殖过程中,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考虑和改变!
来源:互联网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