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省畜牧兽医局印发公布了《山东省现代畜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全面总结了“十二五”我省畜牧业发展主要成效,客观分析了“十三五”发展环境,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畜牧业发展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区域布局和工作思路等,是“十三五”时期全省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基本遵循,是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方便公众更加客观、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规划》,现将《规划》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编制背景与重大意义
“十二五”时期,我省先后发布畜牧业发展规划、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肉牛肉羊、蜂业发展规划,为我省实现“两个努力确保”目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等,发挥了重要的导向性推动作用。“十三五”时期是山东畜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由大省到强省“两个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省政府先后印发或批复印发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粮改饲3个专项工作方案和生猪、家禽、奶业、肉牛肉羊、畜禽种业、蜂业6个产业发展专项方案,并将9项方案作为规划实施的具体实践。根据省政府部署要求,省畜牧兽医局主要依托行业专家力量,充分动员全省畜牧兽医系统参与,积极凝聚行业共识,组织编制完成了《规划》。
《规划》明确了现代畜牧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科学设置了规划目标、区域布局,合理确定了发展重点、保障措施,并对环境影响评价和实施效果进行系统分析。《规划》的出台,对于促进全省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肉蛋奶消费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编制过程
2015年3月20日,省畜牧兽医局组织召开规划编制启动会议,成立了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有关处室、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并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规划财务处,办公室成员在全局范围内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起草工作。《规划》编制历经调研、起草、研讨、征求意见、专家论证等多个阶段,经过反复修改,在充分征求全省畜牧兽医系统,部分涉牧龙头企业和服务对象代表,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有关省直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召开了专家论证会,经来自农业部发展计划司、畜牧业司、山东农业大学等涉牧部门单位7位专家审议,一致通过《规划》论证,并形成《规划》(送审稿)。
2016年12月28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示,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对《规划》进一步修改完善,于12月30日公布实施。《规划》凝结着全省广大畜牧兽医系统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凝聚着行业的共识,是动员系统、行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主要内容
《规划》正文共分七大部分:
第一部分,“十二五”全省畜牧业发展主要成效。对“十二五”时期全省畜牧业发展成绩进行概括性总结,主要包括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全面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保障、生态畜牧业建设长足发展和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等6个方面,并通过产量指标、质量指标、生态指标和效益指标4大项、11小项具体指标予以呈现。
第二部分,“十三五”发展环境分析。客观分析当前产业发展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主要通过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经营体系逐步健全、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4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利因素则紧密结合山东省情实际,主要在资源环境约束紧、质量安全风险高、要素短缺问题多和外部竞争压力大4个层面进行客观分析。
第三部分,“十三五”畜牧业发展思路。这部分主要明确未来五年畜牧产业工作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这也是整个规划的核心部分。指导思想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系列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突出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绿色发展方向,着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努力打造全国畜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确保我省畜牧业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建设上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通过强调坚持“提质增效、保障供给,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科技支撑、创新驱动”的基本原则,重点打造健康型、安全型、生态型、创新型、智慧型、服务型“六型”畜牧业,力争实现我省“在全国率先建成现代畜牧业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 800万吨、400万吨、350万吨,全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和粪便处理利用率分别达到85%、70%。同时,顺应当前产业发展趋势,科学设置产业发展供给指标、质量指标、生态指标、效益指标4大项16项发展指标,为绩效考核规划实施提供参考依据。相较“十二五”规划目标指标设置,“十三五”发展目标增加了肉牛和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全株玉米青贮量、三品一标产品产量占比、产业化经营覆盖率等6项新指标。这也和“十三五”时期国家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快推进粮经饲统筹、全力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强化品牌引领带动和构建新型畜牧业经营体系等产业发展趋势密切相关。
第四部分,区域产业布局。主要立足产业基础,统筹大宗主导品种和特色优势品种,依托资源禀赋,突出区域比较优势,以区域化、特色化、现代化为重点,明确肉鸡、蛋鸡、生猪、奶牛、肉牛、肉羊6个大宗主导品种和肉鸭、奶山羊、兔、驴、蜜蜂、毛皮动物6个特色优势畜种区域布局,涵盖全省105个县(市、区),既有效对应各专项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又重点突出各区域畜牧业特色化,加快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向主产区聚集,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区域优势产业。
第五部分,“十三五”畜牧业发展重点任务,这部分是全文重点,主要通过明确工作引领,重点打造“六型”畜牧业,并分别依托相应重点工程,做到发展有重点、工作有指标、考核有数据。具体来看:
一是以示范创建为引领,打造健康型畜牧业。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深入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提高畜禽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提升全省生态健康养殖水平。构建现代畜牧业体系,加快调整优化产业机构,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外向型畜牧业发展,鼓励扶持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按照“做优饲料工业、做精兽药产业、做强畜牧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思路,提升料药装备生产水平。到2020年,扶持建设现代畜牧业县60个,创建省级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50个,国家级示范场达到500个、省级2000个、市县级15000个;扶持10家企业开展地方畜禽品种产业化开发,建设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7个,建设高效特色畜牧业园区10个,培育畜牧旅游示范区100个;培育年产量50-100万吨的饲料集团企业20个、100—200万吨的10个、200万吨以上的5个;培育年产值5—10亿元的兽药企业10个、10亿元以上的兽药企业5个。
二是以品牌创建为引领,打造安全型畜牧业。积极实施动物疫病防控区域化管理,探索建立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新机制,严格兽用抗生素生产管理使用,加快实施种畜禽、奶牛等重点群体的动物疫病净化,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以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检验检测、执法打击为重点,完善食用畜产品监管衔接机制、检打联动机制,推动屠宰行业转型升级,不断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开展畜牧品牌示范企业创建,探索建立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推动品牌企业建立安全追溯系统,大力推进外向型畜牧业发展,深入推进畜牧品牌战略实施。到2020年,制定畜牧业地方标准150项,认证无公害畜产品数量达到3000个以上,登记畜产品地理标志40个以上;畜牧品牌示范企业达到200个,新增培育畜牧知名品牌100个;京津沪等高端市场占有率再提高5个百分点;畜产品年出口创汇达到20亿美元以上。
三是以农牧循环为引领,打造生态型畜牧业。深入推进粮改饲试点,鼓励发展玉米全株青贮,扶持建植一批优质稳产的人工饲草料地,构建新型种养模式。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快推广典型模式,基本建成种养平衡、农牧互动、生态循环的生态畜牧产业体系。深入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整县推进示范创建,积极推进畜牧养殖大县种养结合整县推进试点,实现县域种养业协调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改善。到2020年,创建粮改饲示范县50个、省级以上绿色发展示范县30个、畜牧养殖大县15个以上,支持建设畜禽粪污综合处理中心50个、种养结合示范点400个、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厂90个左右。
四是以科技支撑为引领,打造创新型畜牧业。加快推动建立科技研发创新推广体系,充分依托专家团队力量,围绕重大专项,协同开展科研攻关,力争到2020年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完善畜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遴选推介发布制度,联合开展畜牧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认定,“十三五”时期认定挂牌“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150处以上。制定完善全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规划,加大畜禽遗传资源品种保护及产业化开发,培育2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企业,支持10个创新型种业集团,培育优质、高产、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品种(配套系)8个。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项目,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不少于2万人次,全面提升从业者整体素质和水平。
五是以“互联网+”为引领,打造智慧型畜牧业。大力推广畜禽养殖场健康养殖的智能化管理,加强全省畜牧养殖、生产、屠宰、防疫等场所的信息化建设,提升涉牧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制定出台全省畜牧兽医事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山东省畜产品安全综合监管追溯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统计监测和信息预警工作平台,全面提升行业信息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东亚畜牧交易所等产业交易综合平台作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完善“互联网+畜产品”营销模式,建立多方利益紧密联结机制。到2020年,全省70%以上的规模化养殖企业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建立完善畜牧业行政审批服务平台,推进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在线办理;确立128个畜禽生产固定监测县,在全省布局40个畜产品和饲料农贸市场价格监测点,强化统计分析和监测预警,指导畜牧从业者科学安排生产;充分发挥山东省畜牧博览会作用,为行业发展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努力将其打造成具有国内乃至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六是以理念转变为引领,打造服务型畜牧业。不断完善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大力推行畜牧兽医综合监督执法,健全全省畜牧兽医检验检测体系,强化畜牧兽医公共服务能力。大力发展畜牧服务业,创新行业协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加强新型社会化服务能力。依托现代畜牧业发展平台等项目,扎实推进产业精准扶贫,除据实结算的普惠性资金外,每年安排一定比例涉农专项资金统筹用于扶贫脱贫,确保完成全省畜牧业脱贫攻坚任务。到2020年,力争加强1000家基层站所(乡镇畜牧兽医站、动监所、监测中心)标准化建设;完善全过程综合配套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帮扶1.8万个贫困户、3.1万贫困人口,其中确保畜牧兽医部门“第一书记”帮包的158个村、7342个贫困户、19684个贫困人口脱贫。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重点从落实扶持政策、创新支持模式、加强内融外合、强化组织领导4个层面为《规划》顺利实施提供保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七部分,环境影响评价及实施效果分析。全面分析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包括绿色发展贯彻始终、结构布局科学合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3点有利影响,以及产业转调发展时限较长、部门协商机制尚需完善、部分项目建设存在污染3点不利影响,并提出减缓不利影响的大力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绿色生产模式、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作用、强化规划实施评估考核4项工作措施,得出初步评价结论,认为规划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好,将有利于加快构建我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四、《规划》的亮点
(一)战略定位精准可行。《规划》根据国家畜牧业率先在农业中实现现代化、东部沿海地区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两个率先”的区域发展战略,充分衔接《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山东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山东畜牧业发展实际,确定了在全国率先建成现代畜牧业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目标定位。《规划》的出台实施,对于推动山东畜牧业由大到强、由传统到现代“两个加快转变”,促进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规划引领和科学指导作用。
(二)框架结构系统科学。《规划》从体例上来看,共分三大部分,包括前言、目录和正文,正文里面既有产业发展思路措施,又有规划实施对环境影响评价及效果分析;从发展成效和目标上来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发展成效和预期目标均有量化指标,数据准确、研判科学;从发展思路上来看,按照区域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方向,明确了6项大宗主导品种和6项特色优势品种区域布局;从重点任务上来看,六型畜牧业方面,既有工作手段要求,又有具体工程建设对应,虚实结合、措施有力,整体框架结构层次明了、科学合理。
(三)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规划》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围绕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新常态角度,在产业模式、功能拓展、信息化建设、对外合作等方面突出更“新”,在形势研判、区域布局、问题挑战等方面突出更“准”,在目标定位、重点任务、支撑保障等方面突出更“实”。同时,《规划》与各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关系密不可分。各专项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是对具体某项工作或某个产业未来五年发展的微观实践性文件,均已明确具体路线图,细化到具体政策、具体项目、具体单位,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操作性。《规划》则是“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性文件,在顶层设计、谋篇布局方面更有指导意义。可以说,规划是方案的战略指引,方案是规划的具体实践,两者相辅相融、互为支撑,必将为推动我省畜牧业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建设上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来源:饲料市场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