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瘟
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是高热、脚软、步行困难,拉绿色稀便,流泪。常见头颈部肿大,故有“大头瘟”之称。
症状潜伏期2~5天,体温42℃,精神、食欲较差,体温高达44℃时,拒食,口渴好饮水,两脚发软,羽毛松乱,翅膀下垂,行动迟缓。严重时伏地不能行走。排绿色或灰绿色稀便。眼睑肿胀,流泪,分泌浆液或脓性粘液。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常见头颈部肿胀。病程一般3~4天,最后衰竭而死,死亡率90以上。
防治本病无特效药,主要是搞好预防接种和加强饲养管理。一是注射鸭瘟鸡胚弱毒苗,2月龄以上鸭200倍稀释液胸肌注射1毫升;初生雏鸭用50倍稀释液腿部肌注0.25毫升;二是加强饲养管理,鸭舍、用具和运动场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不到疫区放牧。
鸭病毒性肝炎
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主要危害4~10日龄雏鸭。病原体是一种肠病毒,感染后潜伏期1~4天。突然发病,迅速传播。病鸭精神萎顿,眼半闭、嗜睡状,并见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或背着地、转圈,双脚痉挛性运动,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出现以上症状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死亡。
剖检肝脏肿大、质脆,被膜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肾、脾有时肿大。
防治利用高免血清和康复鸭血清肌肉注射0.5毫升进行预防,也可用免疫过母鸭产的蛋制成免疫蛋黄,给病鸭每只注射1~1.5毫升。雏鸭增喂适量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以增强体质,不同日龄雏鸭严格实行隔离分开饲养。推荐 兽药招商网 1866.tv
鸭副粘病毒病
症状病初病鸭食欲减少,羽毛松乱,饮水增加,缩颈,两腿无力,孤立一旁或瘫痪。羽毛缺乏油脂,易附着污物。开始排白色稀粪,中期粪便转红色,后期呈绿色或黑色。部分病鸭呼吸困难,甩头,口中有粘液蓄积。有些病鸭出现转圈或向后仰等神经病状。
剖检发现肝、脾肿大,表面和实质有大小不等白色坏死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出血、坏死,结肠见豆状大小溃疡。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点,鸭口腔粘液较多,喉头出血,食道粘膜有芝麻大小灰白色或淡黄色结痂且容易剥离。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