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冬季节,饲料企业和养殖户讨论最多的莫过于新玉米的使用和质量问题。根据最新的检测结果和市场上掌握的信息,今年全国多个区域新玉米的黄曲霉毒素含量普遍较往年高出许多。虽然饲料企业和养殖户才开始使用2016年的新玉米,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家最终都将不得不面对这个令人棘手的问题。
江苏奥迈一个多月来检测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份新玉米样品,检测结果显示,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超标情况较为严重。
根据以往几年的检测报告来看,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绝大多数都在较低的安全范围(10ppb以下),今年一反常态,新玉米的黄曲霉毒素严重偏高。今年,饲料原料质量堪忧!上半年小麦扬花季节雨水较多,使得小麦麸皮的呕吐毒素含量普遍严重超标,饲料企业甚至有些谈麦色变,还好麦麸还有许多的替代产品,如大豆皮、苜蓿草粉、植物纤维素等材料。可玉米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就意味着无料可换的境地。
在安徽区奶牛场工作的朋友表示,当地以及周边区域的玉米黄曲霉毒素含量严重超标,牧场一颗也不敢使用(奶牛场饲料黄曲霉毒素属于必检项目,玉米原料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一般要求在10-5ppb以下水平)。
众多具备霉菌毒素检测功能的饲料企业表示,今年新玉米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严重偏高,很多饲料厂已经加大了原料检测力度并制定了各种解决方案。
以往很多的观点认为,黄曲霉毒素属于仓储毒素,即主要在收割后的仓储阶段生成,而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属于田间毒素,即主要在田间生成。实际上,在霉菌毒素的研究领域并没有确切定义的仓储毒素和田间毒素。在田间阶段只要环境适宜,黄曲霉也能生长并生成黄曲霉毒素,在仓储阶段镰刀菌也能生成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今年夏季气候异常,为黄曲霉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对于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大家每时每刻都不能掉以轻心。
黄曲霉毒素毒素的中毒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表现。急性中毒通常发生在中等剂量或高剂量摄入过程,造成肝脏损伤,临床上表现为沉郁、厌食、黄疸和出血。同时伴有肌肉震颤和腿部肌肉出血,导致运动不协调。常出现腹泻,粪便中伴有大量消化不充分饲料、较为稀薄。慢性中毒通常发生在低剂量长时间的摄入过程。通常可看到食欲减退、嗜睡、体重下降等不易察觉的表现。同时伴有腹泻、消化不良、毛发卷曲、皮肤出现红色和紫色斑块、体重下降、生产性能下降。中毒后期表现出黄疸、共济失调、抽搐现象。由于动物对黄曲霉毒素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即使同一窝小猪长势也有差别,形成“不均匀畜群”。相比于玉米赤霉烯酮给母猪所带来的直观病理变化,黄曲霉毒素对牧场的危害更加隐蔽。黄曲霉毒素作为一类最强的致癌物质,对动物机体的免疫力有非常强大的杀伤力。长期饲喂黄曲霉毒素含量高的日粮,动物的肝脏和众多免疫器官会收到严重的抑制,这意味着动物的更加容易发生免疫失败,导致各类疾病感染,严重危害养殖户养殖效益。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