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凉,畜牧养殖又进入与温度抗衡的“战斗期”,笔者特地就秋冬季节猪的养殖问题对一位行业资深兽医做了采访。一位具有近20年一线从业经验的资深兽医——李国军老师。李老师自1998年在河北农业大学毕业以来,多年就职于国内领先大型养殖企业,管理规模化猪场,承担驻场服务工作。 就李国军老师介绍,目前就职的养殖合作社拥有2000头母猪的规模,分为三个场区,业务主要覆盖天津、唐山、秦皇岛三地。未来规划拓展到5000-10000头母猪的规模,设置场区自己的 饲料车间,可基本实现自给自足,达到“一条龙”生产体系。养殖合作社主要采用放养模式,即“公司+农户”形式。合作社为养殖户提供猪种、饲料、药物等原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养殖户的资金问题;合作社利用养殖户的场地与劳动力,同时保障养殖户每年的合理利润,实现互利共赢。李老师表示,这种模式发展较快,可能成为将来养殖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对于秋冬季猪病问题,李国军老师指出,秋冬最易发的是猪腹泻与口蹄疫这两种疫病。关于口蹄疫的控制,每个国家都有不同政策,需要按照国家规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处理。猪腹泻则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降温时最易发生,而且一旦发病,损失较大。 针对猪腹泻,李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采用“弱毒+灭活”疫苗的方式。他表示,去年曾采用某厂家的两种弱毒疫苗,但使用后仍然发作;今年进行调整,采用“弱毒+灭活”疫苗组合,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疫苗注射主要是针对母猪,”李老师补充道,“仔猪一般不注射疫苗,因为目前来看,断奶后的仔猪即便发病,也并不会死亡;一般出现死亡情况的都是10日龄内仔猪,这类仔猪要进行免疫,还是要通过给母猪免疫的方式处理。” 在秋冬疫病的防控上,李老师表示,需要从三点出发: 1猪场内部管理 很多疫病根源来自于场内管理的松懈,导致发生应激或者病毒入侵。这个话题是老生常谈,养殖户人人都知道,但并非人人都做得好,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和制度,需要多钻研、多学习,更需要多实践; 2加大对环境的投入 为动物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是提高产量的一个关键点。养殖户目光需放长远,加大在恒温、通风设备上的投入。李老师表示,与他们合作的多个客户都格外注重对设备的保养和使用,产房成活率可高达99%; 3系统监测 建议养殖场与正规的大型动物保健公司合作,定期对动物进行系统检测,建立完善的疫病预警系统;并且要在与外公司的合作中多了解前沿动态,保持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切忌闭门造车。 针对当下在农牧行业关注度颇高的“互联网+农牧”发展模式,李老师也表达了个人见解。他指出,“互联网+畜牧”是当下,也是未来传统行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但传统行业转型一般会经历“阵痛”,这个过程任重道远,畜牧行业要加上互联网,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会有很多,尤其是在哪儿切入、如何切入。 以线上交易、买卖生猪为例,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多半依靠经验和关系,买卖给熟人。线上交易既让用户觉得沟通起来不方便,而且也不会产生更多利润,所以用户一般更倾向继续采用惯例。再或者说在线诊断,动物疫病一些表面现象可以通过照片或者文字传达,但可能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这种情况下,还是在现场诊断更加精准;或者可以教会养殖户自行剖检,然后提供足够清晰的视频,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差错率。 行业交流群: 兽医精英群(家畜) 3721956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