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采用全国联合育种的方式,即凡是种猪场都加入同一个育种体系,在同一个育种目标情况下进行育种。
丹育贸易有限公司CEO Henrik Georgsen
2016年7月15日-17日,由丹育贸易有限公司(下称“丹育公司”)主办的“北欧农庄二期建成庆典暨丹麦养猪高峰论坛”在连云港东海嘉臣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养猪界代表、行业媒体共计300余人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上,丹育贸易有限公司CEO Henrik Georgsen作了《丹麦种猪繁育计划》的主题报告。
Henrik主要从丹麦的育种目标、全基因组选择、未来育种的问题三个方面展开。
Henrik在报告中提到,丹育未来的育种计划将会从研究新的选育性状入手,提高二元母猪的使用寿命、母猪性能、以及提高仔猪到被屠宰过程的存活率,而对应的选育方法通过群体选育,选育出社会型的猪,也就是能与其他猪和谐相处的猪,并运用最优近交管理原则,从而提高种猪性能。Henrik指出,在制定育种目标时千万不要听取懒惰的客户的意见,需要使用尽可能好的技术,并不断的自我检查,而且必须提高自己的标准才能让客户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
Henrik Georgsen拥有多年的丹系种猪销售服务经验,他的报告题目为“丹育种猪繁育计划”,主要介绍丹系种猪育种方面的最关键技术。
享瑞克在报告中介绍,2001年至2014年间,丹麦种猪改良在窝产活仔(12.1∶15.6)、年断奶仔猪(22.7∶30.6)、生产育肥猪日增重(817∶922)、生长育肥猪料重比(2.70∶2.56)上的进展情况。
Georgsen说,丹麦采用全国联合育种的方式,即凡是种猪场都加入同一个育种体系,在同一个育种目标情况下进行育种。核心场将最好的公猪送至测定站,在测定结束后将公猪送到公猪站,它的同胞、半同胞公猪也有相应的指数,指数最高的公猪也会送至公猪站;也就是说在整个丹麦,公猪站所提供的精液是全国最好的精液。
Georgsen详绍了母系(长白和大白猪)的育种目标,由于丹麦种猪的产活仔数已经达到天花板样的水平,即使PSY提高1头或2头,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幅度远没有通过饲料转化率改善所创造的水平,因此在猪育种上丹麦把更多的重点放在改善饲料转化率上,因此今后丹育猪在带来高产活仔数的基础上,会带来更低的饲料转化率。
因此,丹育种猪的育种目标每年也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不会太大。父系(杜洛克)的育种接近50%的比重放在改善饲料转化率上,主要解决养猪生产中饲料成本所占比重太大的问题。
Georgsen报告,在丹麦,测定分场内和测定站测定,年总测定数(公猪和母猪)超过10万头。测定项目有日增重、瘦肉率、体形结构、窝产仔数、采食量。在育种方法上,除了采用常规育种技术外,还采用全基因组信息的方法,每次测定在10~20个样本量,既可以获得很高的遗传进展,又能达到一定较低的成本支出。
Georgsen还列举了2008年德国对丹育、Topigs、PIC、JSR、BHZP、LRS、Hulsengerger等育种公司猪种生产性能进行测定后公布的结果:丹育种猪在窝总产仔数、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上均位于前茅。根据他的报告得知,2014年丹育最高生产性能猪群中的5个群体,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均超过35头,窝产活仔数等性能均处于较高的水平。
Georgsen指出,未来在丹育种猪育种计划中,性状将侧重于选育二元母猪的使用寿命、母性、从仔猪到屠宰的全程存活率,而选育方法将考虑应用群体选育(选育社会型的猪)和最优近交管理(已经应用于杜洛克猪的选育)。来源:国际畜牧兽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