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续上篇:霉菌毒素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一)
霉菌毒素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二)
3.2 麦角生物碱
麦角生物碱主要由纺锤麦角菌、雀稗麦角菌等真菌生成。这些真菌主要在黑麦、小麦、大麦中生长,在寄生植物的子房中形成紫黑色、具有真菌结构的长角形菌核,形状像动物的角,故称为麦角。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所食用的谷物通过加工处理后已经很少会出现麦角的残留和污染。
麦角碱影响动物的繁殖性能,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催产素耐药性增加、无乳、胎生仔猪数减少、早产分娩、木乃伊胎、多次发情等。子宫炎和乳房炎(Barnikol et al., 1982)。麦角碱引起的催乳素抑制可以导致母猪泌乳能力下降。日粮中含有0.3%的麦角会引起约50%的母猪泌乳停止。而新生仔猪在吸允母乳后也会发生腹泻。有些母猪会发生跛行,尤其是后蹄的跛行,同时部分母猪也会发生尾巴和耳朵的坏死。这些临床症状一般会在一周左右时间出现,当天气恶劣时会导致症状的恶化。在替换污染日粮后,临床症状很快就可消失。泌乳量也会在3-7天左右时恢复正常。
除了会导致母猪的繁殖类症状外,麦角碱也会引起哺乳仔猪的血管收缩和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局部缺血和干性坏疽,尤其是在尾巴和耳朵部位。受影响的仔猪表现为采食量下降,心率和呼吸频率增加。对于较为强壮的小猪,当日粮中麦角的含量达到0.1%时会发现日增重有所降低。更高浓度的麦角会引起动物饲料转化率的下降和日增重的降低。
3.3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主要由镰刀菌属菌群所生成,包括呕吐毒素(DON)和T-2毒素。T-2毒素是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对动物的繁殖性能影响最大的一种毒素。
3.3.1 T-2毒素
T-2毒素主要由三线镰刀菌生成,是小麦、黑麦、玉米和大豆中毒性最强的一类毒素之一。猪的T-2毒素中毒或者“霉玉米病”的主要特点就是肝脏、胃粘膜、食道会出现大量的出血点。在猪的肠道和腹腔内可以发现血块,食管、回肠部位会出现奶油色糊状物(Weaver et al., 1978c)。
T-2具有类放射性效应,可以引起动物的剧烈的免疫抑制。试验条件下,给育肥猪饲喂日粮(含有2-3mg/kg T-2毒素)可以降低血液红细胞数,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红蛋白数量下降。同时T淋巴细胞的数量也有显著降低。
T-2毒素对猪的繁殖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一项研究发现,给妊娠后期母猪饲喂含1-2ppm T-2毒素的日粮,会对卵巢产生抑制作用(卵巢组织学变性和萎缩)。
长期给母猪饲喂T-2毒素(12ppm持续220天)可以导致重复发情,且产仔数下降,仔猪初生重降低。但这项研究中未发现T-2毒素对母猪或仔猪产生其他的影响。在另外一项研究中,给妊娠后期母猪每日饲喂24mg T-2毒素,初生仔猪表现腹泻、消瘦、昏迷,并很快死亡。试验中可以从母猪的乳汁和仔猪的胃内容物内发现T-2毒素。仔猪的昏迷可能是由于肝糖原下降造成的低血糖所引起。
3.3.2 呕吐毒素(DON)
呕吐毒素主要由粉红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在较为恶劣的存储环境下所生成。饲料中的DON可以导致动物采食量下降,大剂量的DON可以引起动物的呕吐症状。研究表明,萎蔫酸(Fusaric acid, FC)可以大大增强DON的毒性。试验表明,在饲料中伴有萎蔫酸的条件下,DON浓度为0.14ppm时就可引起动物的拒食和呕吐。研究发现,当萎蔫酸达到DON同一水平的含量时给动物带来的毒性要远比常规DON的毒性强。萎蔫酸通常是在谷物中存在,不过也同样在豆类中出现。
饲料中DON对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采食量的下降和免疫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实际上,DON通过抑制RNA、DNA和蛋白质的合成来影响动物的正常生理代谢,同时引起动物卵母细胞和胚胎的发育异常(Tiemann and Danicke, 2007; Ranzenigo et al.,2008)。性成熟前小母猪对DON的敏感性要比对ZEN的敏感性强,而妊娠母猪则相反。DON主要通过间接的途径对母猪繁殖性能产生影响,如降低采食量,引起肝脏、脾脏等器官的代谢障碍等。
3.4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在各种饲料原料中都较为常见。目前研究较多的黄曲霉毒素共有四种,根据其在紫外灯照射下发出颜色不同分为B1、B2、G1和G2(B代表蓝色,G代表绿色)。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强。黄曲霉毒素M1是黄曲霉毒素B1的代谢产物,奶牛在采食黄曲霉毒素B1后经肝脏代谢转化后可以M1的形式经牛奶、尿液排出。日粮中最容易发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原料是玉米、花生和棉籽。
猪对黄曲霉素毒素高度敏感。黄曲霉毒素具有基因毒性,抑制RNA、酶和蛋白质的合成。黄曲霉素M1可以粘附到细胞内质网大分子,从而导致癌症。乳汁中的M1含量主要取决于哺乳母猪日粮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试验条件下,仔猪摄入含有黄曲霉毒素的乳汁后会引起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的下降,表明黄曲霉毒素对仔猪的免疫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黄曲霉毒素的急性中毒可以表现为肝脏小叶的中心型坏死,临床表现精神萎靡、厌食和急性死亡(Hale and Wilson,1979)。
黄曲霉毒素的半残留期很短,在给母猪饲喂含黄曲霉毒素355和551μg/kg的日粮,其乳汁中黄曲霉的半残留期为24小时,在48小时后只有极微量的残留(<0.5μg/kg),在四天后在乳汁中就已无任何残留(见表5)。
表5 黄曲霉素毒素B1的慢性中毒剂量
Jacobson(1978)研究了黄曲霉毒素摄入与乳中B1、B2和M1的线性关系。监测肝脏损伤水平是观察黄曲霉毒素中毒和残留的理想对象。为了量化黄曲霉毒素污染所带来的损伤,Stubblefield引进了薄层色谱和液相色谱分析法。采用这些方法,肝脏中只要存在B1和M1的含量达到0.04ppb和0.1ppb时都能被监测出。
(未完待续)
文章来源:Verterinarni Medicina
翻译:张弦 文章转自:江苏奥迈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