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76|回复: 0

黄曲霉毒素对猪群的危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2 14: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毒素来源及简介: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一种毒素,在外界环境中不易被破坏,一般性的加热煮沸也不能使毒素被分解(B1毒素在加热268℃~269℃时才被分解),这是一种致肝癌物质,黄曲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容易在玉米、花生、稻谷、麦子以及棉籽饼、豆饼、麸皮、米糠中寄生繁殖,并产生毒素,从而使一般谷物及其副产品发霉变质,猪采食了这些发霉变质的饲料就会中毒。猪饲料由于含有不同谷物及丰富的营养素,贮藏不当,也会受到黄曲霉菌的污染。当玉米含水量为16.2%~24.4%时作常温贮藏,黄曲霉菌是最主要的霉菌。
  中毒特点:
  猪饲料日粮中霉菌毒素超标会引起猪轻微的反应,青年猪比育肥猪和成年猪更敏感。这类饲料给猪吃后,会使猪生产性能下降,猪体新陈代谢发生变化,造成免疫抑制。
  症状表现:
  急性黄疸出血或凝血病,表现生长缓慢,营养不良等慢性征兆以及持续发生轻度传染病、以及肝损伤。临床症状通常是患猪不吃,持续或间歇性发热,全身皮肤有红点,呕吐,咳嗽,气喘关节肿,蹄部坏疽,顽固性拉稀,便秘,脱肛,流产,返情,死胎等。
  猪对玉米赤霉烯酮最为敏感(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表现的症状因接触剂量和猪年龄而异)。由于玉米赤霉烯酮对猪具有促黄体作用,发情中期的母猪喂饲含过量玉米赤霉烯酮的日粮,可引发休情;长期饲喂引起卵巢萎缩,发情停止或发情周期延长。怀孕母猪可由玉米赤霉烯酮引起阴门开启,外阴部肿胀和乳腺膨大,导致流产和早产;孕早期则可引起畸形胎,孕中后期可引起死胎、弱胎或干尸,弱胎出生后大部分死亡。泌乳母猪可引起泌乳量减少,严重时无奶。摄食玉米赤霉烯酮的母猪所产仔猪出现雌性化症状,表现为外生殖器和子宫肥大。
    预防办法:
    在饲料中添加对黄曲霉毒素具有吸附作用的伊美瑞斯蒙脱石,可以有效预防黄曲霉毒素对猪带来的危害。另外,长期饲喂伊美瑞斯蒙脱石无任何副作用,并具有提高家畜免疫力的作用。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29 21:4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