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从我所(哈兽研)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传来喜讯,该团队经过系统研究,发现了一个具有抗猪瘟病毒活性的干扰素刺激基因(ISG)即鸟苷酸结合蛋白1(GBP1),并阐明了其抗病毒机制。此项研究发现,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宿主抗病毒机理,同时也为揭示猪瘟病毒逃避宿主抗病毒策略提供了线索。此外,抗病毒ISG研究对创新猪瘟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猪瘟病毒所在的黄病毒科其它成员的抗病毒研究提供了参考。
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传播快、致死率高,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威胁世界养猪业,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入须申报的动物疫病名录,我国在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中将其列为优先防治的一类动物疫病之一。
ISG是宿主发挥抗病毒作用的一类效应分子,其几乎可以靶向病毒复制周期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侵入、脱壳、基因组复制、病毒粒子装配以及释放等,通过阻断病毒复制周期的某一环节,从而抑制病毒在机体内的存活。因此,研究ISG对于抗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据团队首席科学家仇华吉研究员介绍,科研人员利用报告病毒并结合过表达细胞系的高通量筛选策略,获得了多个抗猪瘟病毒ISG候选分子,经过系统的鉴定,证实GBP1 为抗猪瘟病毒的ISG,该分子发挥抗病毒作用依赖其GTPase活性,而猪瘟病毒则利用其NS5A蛋白与GBP1相互作用抑制GBP1的GTPase活性,进而拮抗了GBP1的抗病毒功能。此研究结果已在国际著名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在线发表。
据悉,该团队还创新性地利用RNA干扰技术结合报告病毒进行高通量筛选,鉴定了OAS1等多个具有抗猪瘟病毒活性的新ISG。此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抗病毒研究《Antiviral Research》上。(李连峰)
来源:哈兽研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