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众多规模化猪场出现腹泻问题,临床表现腹泻、呕吐和脱水严重,治疗效果甚微。通过多家发病猪场调研发现,其发病原因基本一致,均为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三种病原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为主。 1病原
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的病原分别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两者均属于冠状病毒;而猪轮状病毒病的病原为轮状病毒(RV), 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2流行病学
猪传染性胃肠炎:在3-4天内暴发流行,迅速传播至邻近各仔猪栏舍,约经10天左右达到高潮,随后呈零星发病。发病率与年龄的关系不大,但死亡率与年龄的关系甚为密切。2周龄内仔猪死亡率很高,日龄越小,死亡越快。10日龄内仔猪死亡率可达100%。5周龄以上的猪死亡率较低,较大的或成年猪发病几乎没有死亡。本病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染。
猪流行性腹泻:各种年龄的猪都能感染本病。哺乳仔猪、架子猪、育肥猪的发病率很高,可达100%,成年母猪发病 率10-90%。年龄大,症状轻,曰龄小则症状重,1周龄哺乳仔猪常在腹泻后2-4日内因脱水死亡,病死率约50%。 断奶猪、育肥猪症状较轻,拉稀可持续4-7天,成年猪仅发生呕吐和厌食。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随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饲料、饮水及用具等而感染,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染。
猪轮状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是带毒猪的排泄物经消化道而感染,人和其它动物也可传播传染,一般发生于2月龄以内的仔猪,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死率7-20%。
3临床症状:
猪传染性胃肠炎:
(1)哺乳仔猪:呈急性水样腹泻(有的先呕吐),粪便有时是往墙上直射的。粪便呈淡黄或黄白色等,内含未消化的凝乳块和泡沬,腥臭,有时粪中带血;迅速出现脱水、消瘦等症状;严重口渴,常爬到母猪食槽内急切饮水;随着病情恶化,病猪极度衰弱,行走不稳,常被母猪压死;对感染的仔猪进行剖检,常可见到胃中有凝乳块,肠壁会变得非常薄。仔猪随着腹泻体温下降,迅速脱水和消瘦,病程短,2-7 天死亡,个别痊愈仔猪的发育缓慢,成为僵猪。
(2)育肥猪发病率高,有的食后不久就发生呕吐,突然发病,多数开始即出现水样腹泻呈喷射状,粪便呈灰褐色,混有泡沫状粘液和大量未消化的食物;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正常或偏低;口渴、脱水、显著消瘦;腹泻一旦停很少死亡;有的症状比较轻微,仅减食而无腹泻现象或仅拉软粪而已;食欲不振,乏力,病程约1周。
(3)哺乳母猪常与仔猪一同发病,呕吐,厌食,腹泻,流涎,一周左右即停止并康复,哺乳母猪患病后泌乳减少或完全无乳。
猪流行性腹泻:本病潜伏期5-8天,人工感染12-30 小时。主要表现水样腹泻(开始是黄色粘稠粪便,后成水样,并混有黄白色的凝乳块,严重时几乎全是水), 脱水,运动值硬。仔猪吃奶或吃食之后多呕吐。年龄越小,症状越重。周龄仔猪发生腹泻后3-4天,呈现严重脱水而死亡,体温正常或稍高,精神不振、厌食、持续性腹泻。少数猪恢复后生长发育不良。育肥猪症状轻,拉稀可持续4-7天。成年猪仅发生呕吐和厌食。 根据哺乳仔猪死亡率较低,在猪群中蔓延相对较慢,表现运动僵硬等可作出与传染性胃肠炎不同的初步诊断。
猪轮状病毒病:食欲不振,不愿走动,吃奶后发生呕吐,继而发生腹泻,粪便水样或糊状,色黄白或暗黑,吃奶猪多 为黄色,吃饲料猪多为黑色或灰色。病猪呈脱水症状,成年猪不发病,多呈隐性感染。
4病理变化
猪传染性胃肠炎:小肠气性膨胀,卡他性炎症,肠管扩张,内容物稀薄呈黄色、灰白色或黄绿色泡沬状液体,肠壁变薄有透明感,25%有出血。胃底潮红充血,并有黏液覆盖,50%有小点或斑状出血,胃内容物鲜黄色,混有大量乳白色凝乳块,10%有溃疡,靠近幽门处有较大坏死区。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猪流行性腹泻:肠管胀满、扩张松弛,内有大量黄色液体,肠壁菲薄,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胆囊肿大。
猪轮状病毒病:胃弛缓,充满凝乳块及乳汁_肠管变薄,内容物灰黄或灰黑色,浆性或水样,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胆囊肿大。
5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特征性症状和病变可以作出初诊。必要时采病猪小肠和双份血清(病初及恢复期)送实验室,做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抗原或检测中和抗体滴度确诊(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病可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确诊。 6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发病后多采取对症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加强饲养管理及消毒保温工作,消毒剂最好使用干粉消毒剂,温度产房控制在25℃以上,生长育肥舍18℃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