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真菌 药用真菌是作为药物用以治疗疾病的真菌。它们在生长、发育的代谢活动中,能于菌丝体、菌核或子实体内产生酶、蛋白质、脂肪酸、氨基酸、肽类、多糖(见碳水化合物)、生物碱、甾醇、萜类、苷类以及维生素等具有药理活性或对人体疾病有抑制或治疗作用的物质,临床上或是直接利用菌丝体、菌核或子实体,或是利用从菌体中分离出来的有效物质。 真菌类药物广泛,通常所说的药用真菌多限于在生长发育的一定阶段能够形成个体较大的子实体或菌核结构的高等真菌,其中大部分属于担子菌亚门,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在酵母等其他真菌中也有少数种具药用价值。能产生抗生素的真菌作为药物历史悠久。早在2500年前,中国就已采用酒曲治疗肠胃病。中国东汉初期的《神农本草经》及以后历代本草书内就记载有灵芝,常用的种类有赤芝、紫芝、茯苓、猪苓、雷丸、大秃马勃、紫色秃马勃、冬虫夏草、僵蚕、香菇、木耳以及蝉花等,这些药用真菌都经历了长期的医疗实践,疗效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至今仍被广泛地应用。 为进一步扩大药源,改进真菌类药物的生产方法,1957年以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单位,在麦角栽培培养的基础上,曾先后研究成功固体培养及深层发酵培养麦角菌,提制麦角新碱的生产工艺。1970年,中国各药用真菌研究和生产单位分别对灵芝、蜜环菌、亮菌、安络小皮伞、银耳、猴头、猪苓、茯苓和云芝等进行了发酵、药物化学、药理及临床等的综合研究,制订了生产工艺,并已投产。麦角新碱、蜜环菌片及亮菌片已列为国家的科学研究成果。 此外,从银耳、茯苓、猪苓、云芝和香菇等担子菌中提制的真菌多糖,也引起国内外的重视,日本和美国都进行过大量的工作。经化学分析证明这些多糖虽结构各异,但都具有β-1,3键连接主链,和β-1,6键连接支链构成的葡聚糖基本结构。多糖化合物毒性很小,对小鼠肉瘤S-180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它们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不同于毒性类药物的直接杀伤细胞作用,而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间接抑制肿瘤的生长,从而为抗癌药物的研究与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为了满足临床和适应生产的需要,在药用真菌的研究工作中,需不断选育优良菌种,相应地改进栽培技术措施或发酵生产工艺,对有效成分还不清楚的一些药用真菌(如台菇及糠谷老等),应加强化学成分的分离提取等研究工作。 真菌化学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药用菌领域为什么会引起生命科学界之青睐和瞩目,其原因是真菌中不仅有完整的,高质量和高含量的普通营养,更重要的是有许多化学作用稳定、功能卓著的生理活性物质,这些物质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功效不一。如活性多糖中β-葡聚糖就有上百种,三萜类物质也有上百种,还有生物碱,蒽酮类,甾醇,腺苷,维生素等,这些大小成分正组成一个天然的“君臣佐使”之优型组合,起到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的作用。当然,各种真菌都含有高含量的各自特征的药性成分,如灵芝中的β多糖,三环、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和腺苷,茯苓中的羧甲基茯苓多糖,银耳中的银耳多糖和己糖醛酸甘露糖,密环菌中的密环菌甲素、乙素和麦角甾醇,雷丸中的雷丸菌素和雷丸蛋白酶等等。 秦皇岛高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3333350298) 是专业从事药用真菌液体深层发酵应用研究的科技型企业,现有北虫草、灵芝、华褐孔菌、灰树花、桑黄等多种药用真菌发酵产品,可作为优质功能性 饲料添加剂应用到畜牧业生产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