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应激发生的危害
猪只发生热应激会导致生长缓慢或停滞;种猪发生热应激则会影响繁殖力。猪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甚至发生喘气。
热应激对猪的急性危害
由于环境温度过高,体热难以散发,或者肌肉剧烈活动产热过多,导致体温剧烈上升,代谢率急剧上升,肝糖原迅速耗尽,心力衰竭,肺充血,进而肺水肿。当体温达到43—44℃时,猪出现惊厥或昏迷,进而导致呼吸衰竭或心衰死亡(急性中暑)。这些情况在猪场比较少见,因此其危害性远低于热应激的慢性危害。
热应激对猪的慢性危害
在长期的非致命的高热环境影响下,猪为了生存适应,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与行为机能上的适应性强制改变,而这种改变对猪的生产、生长性能会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
种公猪繁殖性能的下降
热应激下,种公猪表现性欲低下、不愿配种,射精量减少,精液品质下降,精子数量减少、活力降低、畸形率高,配种受胎率低,产子数少。
公猪睾丸实质的温度一般在28℃以下。这种温度是依靠其睾丸动脉与静脉在精索内形成的复杂的锥形螺旋结构的血管网(睾丸蔓状丛)来调节的,逆流热交换机制使动脉血在进入睾丸时被流出的静脉血冷却,它保证了精子发育与成熟。热应激使得睾丸温度失控,尤其是长期热应激直接影响精子的发育与成熟。精子的发育与成熟约需55天,因此,热应激对公猪繁殖力的影响出现在热应激之后两个月,表现精液量减少、异常精子增多、精子活力下降。
公猪在27℃环境下持续2周后,精子活力就会下降,且异常精子的数量显著增多。如果舍内气温超过29℃,那么此后4~6周期间公猪的精液品质都会下降。高温时应对公猪的呼吸频率进行监控。正常的呼吸频率是每分钟25~35次。如果出现了热应激,呼吸频率可达每分钟75~100次。如果呼吸频率达到了40~50次,应采取措施为公猪降温。
母猪繁殖性能的下降
受热应激影响,空怀母猪发情推迟、不发情、发情不明显或屡配不孕、排卵减少;妊娠母猪胚胎死亡率高、流产;热应激时食欲下降,体能储备减少,而分娩是一个高耗能的过程,因此热应激下分娩就出现体能相应不足,加之激素调节障碍,产程延长,导致滞产、死胎增多,胎衣不下,产后感染机率上升;同时亦导致产后少乳或无乳、便秘、子宫复原推迟、泌乳期失重增加、产后发情推迟、返情增多等现象。
热应激抑制脑下垂体的功能,分泌的LH(促黄体激素)与FSH(促卵泡激素)减少,直接影响卵泡的发育;热应激使得体表血管扩张,大量血液向体表分布,使其对内脏血流灌注减少,血液氧饱和度亦下降,卵泡的营养不足,从而致使卵泡发育受阻。因此,在热应激的影响下,母猪表现发情推迟、不发情、发情不明显或、排卵减少。由于卵泡从原始卵泡发育到成熟排卵需100天左右,因此,热应激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比对公猪影响的时间更长。
生长受阻、料重比上升
热应激使猪本能地降低了垂体与神经内分泌系的活动,胃肠蠕动减慢,胃液等消化液分泌减少,食量减少,因而生长减慢,料重比上升。有资料显示:当气温从25℃每上升1℃时,生长肥育猪日增重每天会减少15-40g,采食量则减少0.1-0.35kg。
行为紊乱
为了散热降温,猪的自洁行为紊乱,在睡床处排尿,在排泄处卧睡;为了争夺地盘,咬斗行为增多。猪群和谐的社交关系破坏,导致生长减缓,管理难度加大。
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有较强的抗性,但是长时间热应激造成的高水平糖皮质激素性的免疫抑制已是不争的事实。由此引发的夏季感染性疾病(如PRRS、PCV2、PRV、附红细胞小体病)的发病率升高已成为许多猪场的棘手之事。 3、热应激的应对措施
消除热应激的基本原则是尽量消减环境热应激的负面影响为第一性,生理功能调节应该同步。关注重点是种猪(公猪和哺乳母猪乃重中之重)和生长肥育猪后期阶段
该贴已经同步到 geita的微博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