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高湿,细菌等微生物容易生长繁殖,体质娇弱,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差,易感染疾病。要在夏季养好雏鸭,提高成活率,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做好保温工作 刚孵化出的雏鸭,羽毛逢松,细软而短,还不能调节自身的体温,需进行人工保温。夏季白天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时,保温条件可以适当放宽,但晚上气温下降时要注意保湿。一般1-3日龄雏鸭育雏舍内的气温应升至 30℃左右,7日龄时为27℃左右, 14日龄时温度可降至23℃。需要注意的是,温度要逐渐降低,每天降低应控制在2℃左右。温度控制是否合适,可以通过观察鸭群的反应来判断。温度适宜时,雏鸭饮水、采食活动正常,不打堆,行动灵活,反应敏捷,休息时分布均匀、安静。温度偏低时,雏鸭围着热源,相互挤压打堆,温度偏高时,雏鸭远离热源,张口呼吸,喝水增加,食欲降低,并表现不安。做好保温的同时要注意通风换气,排出育雏舍内的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保持空气清新。 二、控制好饲养密度 饲养场地过于拥挤对雏鸭的健康、生长极为有害。雏鸭的饲养密度因季节、鸭舍和管理方式而异。同样是夏季,饲养在全金属网面,并配有合理的机械通风和清粪设备的全封闭式鸭舍,可采用较高的饲养密度。但地面平养时,为了保持垫料干燥度,并利于空气流通和散热,饲养面积应大一些,不能太拥挤。鸭群太拥挤,导致采食、饮水不均,影响生长发育,整齐度差,也易造成疾病的传播,死淘率增高。建议夏季一周龄以内雏鸭地面平养时20羽/m2,网面饲养时可提高到25羽/m2,随着雏鸭的生长要逐步降低密度。另外,还需注意的是,控制好密度之后,还要分群,一般200-300羽/群为宜。 三、及时“开水”和“开食” 刚孵出的雏鸭第一次饮水称“开水”,第一次喂食称“开食”。饲养雏鸭要做到“早饮水、早开食”,且要先“开水”、后“开食”。雏鸭出壳后原则上应在12-24小时内“开水”,建议给一周龄以内雏鸭饮用冷开水,并在水中添加多维和1%葡萄糖。饮水时要防止雏鸭嬉水,以免弄湿羽毛而感冒。“开水”15-30分钟后即可“开食”。雏鸭“开食”多贪吃,要注意少喂多餐,防止过饱。 四、注意疫病防治 一要做好消毒工作:每天都刷洗料槽、饮水器并进行消毒,同时注意群换垫料及场地的消毒工作。消毒剂要多备几种,交替使用,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二要加强免疫:作好鸭瘟、毒性肝炎、鹅细小病毒、 禽流感疫苗等病毒性疾病的免疫工作。注射疫苗前半天,可用多维或 VC粉拌料及饮水。注苗前后应停用抗菌药物1-2天。三要注意预防用药: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广谱抗菌药,预防沙门氏菌、支原体病、大肠杆菌等细菌性疾病。更多精彩内容,加18我469求880求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