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条件受限,投料和饮水不能及时供给,或者猪自身应激及运动反应后厌食等造成猪肠道内无饲料饮水可供消化吸收,缺水可造成体内酸碱平衡和水盐代谢紊乱,饥饿极易造成消化液分泌与营养成分吸收减少,动物机体内酸类代谢产物蓄积,尤其是在车船内湿度大、机体不断排汗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脱水或代谢性酸中毒,导致猪运输失重。
运猪过程失重
生猪失重损失、运输致残致死、胴体品质下降
目前由于国内生猪运输实际情况和运输特点,损失率在3%以上,据有关试验报道:商品猪运输途中的损失度在10%左右。
生猪在运输过程中表现剧烈兴奋、不安和互相咬斗等现象。运输结束后表现极度“疲倦”、精神沉郁和食欲不振等。对猪的生理状态影响显著,具体表现为:心搏率显著加快,运输前平均为79.4±5.6次/分钟,运输后平均为98.33±14次/分钟。呼吸率显著增加,运输前平均为12.33±3.51次/分钟,运输后平均为23.2±3.2次/分钟。体温明显升高,运输前平均为39.4±0.12℃,运输后平均为39.95±0.3℃。对体重的耗损较大,运输前平均体重为88.94±3.12千克,运输后平均为78.84±3.07千克,耗重率平均为11.35%。病残与死亡率较高,病残猪为106头(7.36%),死亡21头(占1.46%),共计为8.82%。此外,PSE 猪肉的发生率较高,使宰后修整胴体时和贮藏过程中肉量的损失亦大为增加。

在国外已有证据表明生猪短途运输可能会造成更高的运输损失,任何动物产生的应激时间不会很长,但从应激中恢复却需要一段时间,猪也是如此,运输中的猪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才能从装车的应激中恢复过来,但在短途运输中,可能会使尚未从装车应激中恢复过来的猪又要承受卸载以及新环境的应激,因此短途运输也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