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72|回复: 0

养鸭的快来看啦~鸭感冒与传染性浆膜炎的混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7 0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今年4月份开始在山东、河北、江西、福建等蛋鸭养殖密集地区发生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病急、死亡率高,瘫痪、神经症状、降料、降蛋为主要表现。

  一、流行特点:

  1、各日龄的青年鸭均可发生,但主要发生40天左右的鸭群(尤以雏鸭发生过脾坏死的鸭群最易发生);病程较长,可达10天,甚至更长;死亡率可达20%—50%.

  2、本病多与鸭传染性浆膜炎混感,加剧病情发展,死亡率高。

  3、此病传染快,疫区内处于40天左右的鸭群80%均发生此病。

  4、饲养密度大,管理粗放的先发病,后逐渐向四周发展。

  5、未做流感疫苗的鸭群死亡率较高,疫病返弹率也高。

  二、发病原因:

  1、免疫抑制病(鸭脾坏死、病毒性肝炎)的普遍存在,使鸭群处于亚健康状态,极易感染此病。

  2、气候变化无常及疫苗反应等应激也是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

  3、流感病毒的变异毒株的流行,无法阻断传播,使传染范围不断扩大。

  4、混合感染,使得病情发展迅速,死淘率高,难以控制。

  5、霉菌普遍存在鸭群中,降低鸭只抗病力。

  6、养鸭户没有一个系统化的保健措施和合理的药物预防程序。

  三、临床症状:

  1、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发现个别走路晃悠,共济失调,精神迟顿,3—5天后出现死亡、瘫痪。

  2、发病5天后,采食下降1/3,出现白色、绿色稀粪(如图1)。大群精神萎靡,离群呆立。

  3、临床使用一般治疗流感药物,饮水或拌料给药效果不理想。

  4、感染鸭群,在有应激时死亡和瘫痪明显增多。

  5、在发病期,鸭群下水会明显加重病情,应避免鸭只嬉水。


四、病理变化:

  1、解剖表现为心包炎(如图2),肝周炎,气囊炎(如图3),部分鸭只心包积液。

  2、胰腺有灰白色坏死点,部分有出血点(如图4)。

  3、心脏有白色条状坏死,也有的心冠脂肪有出血点。

  4、脾脏呈大理石样变,个别有萎缩(如图5)现象。

五、治疗方案:

  荆防败毒散(100g/袋兑水400斤)+倍福欣(100g/袋兑水400斤),连用5 天。
    五天后鸭群恢复正常,采食量恢复正常,产蛋量恢复,疾病治愈。用药过程之中添加坦净通,修复一下受损发炎的输卵管,提高产蛋量10%以上,受到了养殖户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辅助治疗:

  1、补充能量:玉米、葡萄糖。

  2、增加蛋白质:2%的鱼粉。

  3、加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含量。

  六、防治措施:

  1、尽量选购质量可靠鸭苗,降低免疫抑制病的发生。

  2、减少应激的发生,使鸭群处于健康状态,抵抗疾病的发生。

  3、做好棚舍消毒和垫草工作,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

  4、合理的保健预防程序:普欣、少得病。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4 02:2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