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控制是育雏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是育雏成败的关键。雏鸭各生理系统发育不健全,体温调节能力差,既怕冷又怕热。因此,育雏室要求保温良好、环境安静。 接雏前应提前对鸭舍进行预温,冬季提前两天,夏季提前一天,防止鸭雏到来前温度不达标情况的出现。接雏首日控制在30℃~32℃,以后可按照每天降0.5℃调节。严格控制舍内温度平衡,始终保持舍内(育雏段)前后温度基本一致,必要时可开风机进行拉动调节,以保持供热平衡。在炎热情况下,育雏温度可以适当低于标准;在寒冷的情况下,育雏温度可以适当高于标准。两周内侧重于保温,两周后侧重于通风换气。掌握鸭群对温度要求的最适宜点,应注意观察鸭群分布状态。当温度过高时,鸭群会远离热源,趋向栏圈的边缘;温度过低时,鸭群多缩脖、扎堆,并靠近热源;温度适宜时,鸭群会均匀分散至整个育雏圈内,精神状态良好,活动积极。另外隔栏应使用不通风的材料制成,保护雏鸭不受到贼风的影响。 当外界温度低时,尤其是阴雨(雪)天气时,育雏舍内的温度要高一些;当外界温度高时,育雏舍的温度要低一些;雏鸭体质弱的温度要高一些,体质好的温度可适当低一些。饲养实践证明,育雏的头3天采用高温育雏,温度32℃~33℃,这样有利于卵黄的吸收,减少雏鸭白痢的发生。1周后每周温度下降2℃~3℃,到第四周降到21℃~24℃。温度不降或降得太慢不利于羽毛的生长,降温速度太快也不行,小鸭不适应,生长减缓,死亡增加。 为更好地掌握温度情况,鸭舍内外要挂温度计,温度计的位置应在鸭背上方,有经验的饲养者常会根据鸭群的表现确定温度是否适宜。当温度适宜时,雏鸭分布均匀,活泼好动,羽毛光滑整齐,食欲旺盛,雏鸭展翅伸腿,夜间睡眠安静,睡姿伸展舒适,在鸭舍内均匀散布;当温度低时,雏鸭表现行动迟缓,缩颈弓背,睡眠不安,向热源集中,互相挤压,眼半睁半闭,身体发抖,发出凄惨声;当温度过高时,雏鸭远离热源,饮水量大增,食欲减少,伸脖张嘴喘气,呼吸加快,烦躁不安,身体羽毛如汗浸样。育雏期间为避免夜间温度突然变化,影响鸭的成活率,一定要经常不离人的观察保持温度。此外,育雏舍要防止贼风。当鸭舍有贼风时,一侧温度降低,鸭群会同时避开一个方向,跑向另一侧。 育雏时应特别注意煤气中毒,特别是雏鸭刚进的一周内,由于温度需求较高,门窗封闭严,通风不良煤气中毒时有发生,煤气中毒时人会感觉头晕,严重的会四肢无力。雏鸭表现嗜睡,采食量和饮水量下降,预防雏鸭煤气中毒关键是鸭舍内的炉子安装烟筒,同时注意通风。 另外,由于雏鸭合群性强,即使育雏温度适宜,雏鸭休息时常常打堆而眠。若育雏温度偏低,打堆就更为严重,容易压死、伤雏鸭。因此必须经常观察雏鸭的情况,发现有打堆现象,立即要将其赶开,并适当分群及提高育雏室的温度,以减少雏鸭的死亡,提高成活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