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农业腐败”虽然每一笔数额不大,但累计起来,影响的是成千上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严重损害了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实际效果,不但妨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也影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加强惠农补贴改革势在必行。
惠农补贴现状:
1、三农投入破万亿惠农补贴力度加大:我国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政策措施。种粮补贴的范围不断扩大、标准不断提高、制度不断完善;稳步提高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实施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继续推进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实施促进粮食稳定增产行动;
2、多数补贴农民不知情落实打折扣:调研团队调查发现,小麦补贴的知晓率为70.83%,玉米补贴的知晓率为54.17%,花生补贴的知晓率为47.92%。除了这些涉及家家户户的补贴知晓率较高外,面向少数农户的补贴则知晓率极低,如棉花补贴知晓率仅8.33%,母猪补贴仅6.25%。
谁动了惠农补贴?
几乎所有的涉农产品和服务,只要纳入了补贴范畴,其价格几乎都会出现明显上涨,这似乎成了惠农补贴实施过程中一个绕不开的“规律”。惠农补贴究竟“惠”了谁?
1、农机补贴成了主管部门和商家联手分食的“唐僧肉”;
2、良种补贴则陷入有关部门利益博弈的泥潭;
3、新农合补多少涨多少;
4、田地撂荒照样可领取种粮补贴;
农业补贴腐败频发,主要漏洞:
一是补贴不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而是间接补给商户,一些地方的补贴程序又不尽公开透明,给暗箱操作留下空间;
二是目录动态管理不够,确定之后没有及时核查、更新,一些不合格的农机也在其中滥竽充数;
三是购机补贴信息公示等程序没落实,本该成为受益人的农户反而不知情,更无法监督。
专家认为,“农业腐败”虽然每一笔数额不大,但累计起来,影响的是成千上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严重损害了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实际效果,不但妨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也影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加强惠农补贴改革势在必行。
“打击‘农业补贴腐败’,最关键是做好对农户的直补。”
1、将补贴直接发放给农户,例如让农户先按照市价购买,再凭发票、身份证明、补贴协议等材料到固定站点领补贴;
2、目录不能“一定了之”,而应动态管理,注意收集对目录内农用物资的反馈意见,不合格的及时剔除;
3、强化监督制约,例如把购机农户发展为监督员,共享购机补贴信息,严格公示补贴名单、补贴金额,实现“阳光补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指出目前国际上对农业补贴的通行惯例是“直补”,就是通过一卡通把钱直接发到农民手上。直补是确保有限的惠农资金真正惠及农民的最优方法。
此外,补贴应让“农民用脚投票”,农民自己决定要购买什么牌子的农机和家电、去哪所医院就诊。只有这样,惠农补贴才真正落到着眼点。
来源: 中商情报网
该贴已经同步到 yihaiqiu520的微博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