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至日的到来,气温一天天变冷。众所周知,产房的母猪怕热不怕冷,但是小猪却是怕冷不怕热,猪场产房仔猪的成活率又将面临着挑战。猪场仔猪成活率的高低和断奶严重影响生产流程,最终影响猪场的整体经济效益,因此,探索如何管理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综合措施很有必要。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要点:
一、人工助产,确保全活 母猪临产时要有专人守护助产,待仔猪产出后,应立即用毛巾擦净其口、鼻及全身的黏液,随即将脐带内的血液向仔猪腹部挤压,然后用消毒剪刀在离脐孔4.8厘米处将脐带剪断,用碘酒消毒断口。如遇假死仔猪,可用双手分别握住其肩部和臀部,四支朝上,一屈一伸反复进行,直到仔猪发出叫声为止。
二、防冻死、饿死 初生仔猪体脂薄且自身体温调节机能差,此阶段仔猪易受寒冷、饥饿应激,一旦饥饿,就会围着母猪转,如果母猪突然躺下就容易被压死;而且如果受此类应激较强,仔猪的抵抗力下降,发病率上升,死亡率也随之上升。降低由于此类应激仔猪死亡的措施有下列几点:
1)加强保温工作,给仔猪提供能达到或接近仔猪所需的环境温度;因此,必须采取较好的保温办法,可用仔猪保温箱,放置产房一角,箱壁上留个仔猪进出口,内挂250瓦的红外线灯泡,根据仔猪躺卧处的温度,可随时调节灯泡高度。仔猪吃奶时出来,吃完奶入箱休息,既可防止冻死,又能避免被踩死。仔猪最适宜的气温是:1-7日龄32℃,8-30日龄28-25℃,31-60日龄25-22℃。
2) 保证仔猪吃到足够量的初乳;仔猪出生后尽快吃奶,固定好奶头,有时需采取人工喂养或寄养(如母猪乳头较大仔猪不易吸吮)。仔猪出生后24小时内,必须使每头仔猪吃足初乳,因初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初乳经肠道容易渗透进入血液,使仔猪获得母源抗体,提高仔猪抵抗疾病的免疫力。同时,仔猪吃初乳能刺激消化器官的活动,促进胎便排泄,增加营养产热,提高御寒能力。
三、防压死 由于初生仔猪(产后1周)产下后刚刚吃下初乳或没有吃上初乳,免疫能力还很低,再加上行动不便;若长时间遇寒冷仔猪会陷入表现呆滞昏迷状态,如果母猪动一下或躺下,仔猪很难在母猪身下逃生。因此要照看好分娩母猪,及时将母猪体下的仔猪转走。如果个别母猪烦燥不安或咬仔猪,要将仔猪全部转移到保温箱。同时每隔一小时喂一次奶,待母猪安静后再将仔猪移到产仔栏。
四、适量补铁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母猪的生产性能大大提高,用某些人的话说,当下,母猪成了一台生产机,不断的产仔,不仅追求生产量的多,还追求生产周期的缩短,虽然母猪的体质有所提高,但是仍旧跟不上生产的需要。补便成为了一种需要。 另一方面,铁的功能表现在很多重要方面,例如,参与氧的运输和储存。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运输氧气的载体,而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与氧结合,把氧气运输到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供呼吸氧化,提供能量,消化食物,获得营养;体内的肌红蛋白存在于肌肉之中,含有亚铁血红素,也结合着氧,是肌肉中的“氧库”。当运动时肌红蛋白中的氧释放出来,随时供应肌肉活动所需的氧。心、肝、肾这些具有高度生理活动能力和生化功能的细胞线粒体内,储存的铁特别多,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铁直接参与能量的释放。 铁还可以促进发育;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调节组织呼吸,防止疲劳;构成血红素,预防和治疗因缺铁而引起的贫血;使皮肤恢复良好的血色。
五、疾病或中毒 黄白痢是仔猪断奶前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有一定的传染性,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会增加,相关措施如下:
1)加强栏内干燥,地面保持干净,清除蚊蝇,室温稳定,避免贼风进入;
2)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在治疗拉痢猪只时,由于有些窝仔猪只有部分或个别猪拉痢,很难判断是哪一头仔猪拉痢,因此如果发现一窝猪中有拉痢的,那就整窝仔猪都给予治疗。 3)在生产当中有时个别仔猪拉痢久治不愈,死亡增加,很可能是中毒或栏内湿度大:栏内温度太低,湿度大,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增加加热灯,尽量减少地面冲洗,及时将粪便清理出栏;
4) 中毒,母猪吃了变质饲料后,由于母猪抵抗力较强,轻微中毒(也就是说对母猪影响不是很大),但乳质里含有毒素,仔猪吃奶后,抵抗力下降,而且消化不良,长时间后会造成中毒死亡,可采取如下措施:
a. 检查饲料来源及仓库里饲料存放情况; b. 检查料槽是否打扫干净(母猪料槽及仔猪补料槽);检查加料工具是否清洁(料车、加料铲、)
六、顺利断奶 仔猪多在30-35日龄断奶,应与预防注射、去势等时间错开,减少应激因素的影响。断奶前对不做种用的20日龄以下的仔猪应及时阉割。在做好补饲、仔猪已习惯吃料的情况下,为保证母猪年产窝数,仔猪45-50日龄时断奶最佳。断奶后要保证饲料全价营养,要保证每一头猪吃饱喝足。
从出生到断奶,是养殖生产的成功的关键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仔猪的成活。为了保证仔猪头头成活,为猪场的生产打好基础,关爱小猪健康,我们一起行动。
该贴已经同步到 fsduole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