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37|回复: 0

雏鹅病毒性肠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5 14: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雏鹅病毒性肠炎  

   本病是发生于30日龄内雏鹅的一种病毒性急性传染病,以发病急、死亡率高及小肠的出血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为特征,是雏鹅的重大疫病之一。

一、病原

   病原为腺病毒属的肠炎病毒。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601小时仍有致病力,805分钟可以灭活。

   二、流行病学特点

   该病发生于330日龄的雏鹅,最早3日龄开始发病,1018日龄达到死亡高峰,30日龄以后基本不发生死亡,死亡率2575%,甚至100%。10日龄以后死亡的病例6080%出现小肠的香肠样凝固性栓子。据四川省调查,成鹅鹅病毒性肠炎血清阳性率为30.44%—36.84%,说明此病传播相当广泛。

   三、症状与病变

   本病潜伏期35天,人工接种潜伏期23天或达5天。自然感染病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最急性型:病例多发生在37日龄雏鹅,常无前期症状,发病后即极度衰竭,昏睡而死或倒地两腿乱划,迅速死亡,病程几小时至1天。

   急性型:病例多发生在815日龄,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少,行动迟缓,嗜睡,腹泻,排出淡黄绿色、灰白色稀便,常混有气泡,恶臭,呼吸困难,鼻孔流出少量浆液性分泌物,喙端及边缘色泽变暗,死前两腿麻痹不能站立,以喙触地,昏睡而死,或抽搐而死,病程35天。

   慢性型:病例多发生在15日龄以后的雏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消瘦、间歇性腹泻,最后因营养不良衰竭而死。部分病例能够幸存,但生长发育不良。

   特征性的病变在肠道,即小肠的纤维素性、坏死性凝固栓子,以及卡他性、出血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凝固栓子出现在感染第14天以后死亡的病例(慢性型);而染后第4天死亡的雏鹅只有各小肠段的严重出血,粘膜肿胀发亮,蓄积大量粘液性分泌物;第712天死亡的雏鹅,各小肠段除严重出血外,粘膜上开始出现少量黄白色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并有少量成片肠上皮细胞的坏死物。凝固栓子主要出现在小肠后段至盲肠开口处,有两类:第一类栓子初期直径较细,约0.2厘米,长度可达10厘米,随病程的延长,栓子的直径可增至0.50.7厘米,长度增至约20厘米,使肠管膨大至正常的12倍,肠壁菲薄,透明度大增。栓子质地紧密,多数为一段,少数出现两段的,切开可见有两层结构,外层为坏死组织和纤维素性渗出物混杂凝固成的暗灰白色的厚层假膜,中间是干燥密实的肠内容物。第二类栓子较细,直径在0.4厘米以下,呈细圆条状,但长度较长,可达30厘米以上,它是由坏死的肠组织和纤维素性渗出物构成。两类栓子与肠壁都不粘连,容易取出。

   其它脏器及组织的病变均无特征性,可见肝脏瘀血、出血;胆囊明显肿胀、扩张,是正常的35倍大,充满深墨绿色胆汁;肾脏充血和轻微出血;皮下充血、出血;胸肌和腿肌出血呈暗红色;个别早期病例心外膜充血或有小出血点。

   四、诊断

   本病可根据流行病学情况,症状和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但由于特征性病变出现较晚,故对发病早期的最急性、急性型病例的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本病的症状和特征性病变与小鹅瘟很相似,可通过了解种鹅是否用小鹅瘟疫苗免疫过,病雏是否用小鹅瘟血清预防过加以判断。有条件的,应作血清学检验(琼扩试验)或作病毒的分离鉴定。

   五、防制

   防制措施为不从疫区引鹅,坚持兽医卫生的消毒制度等,但最主要的在于免疫接种。

四川农业大学培育和制造有CN40弱毒疫苗,口服免疫1日龄雏鹅,3日后即有85%雏鹅可获得免疫力,第5天雏鹅可获坚强免疫力,免疫期30天以上,1次免疫即可使雏鹅不再感染。亦可用高免血清预防与治疗,对1日龄雏鹅,每只皮下注射高免血清0.5毫升,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对出现症状的雏鹅群,每只皮下注射11.5毫升高免血清,治愈率为60100%,保护率达100

杨彬 13371099837  山东潍坊久旺药业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12-22 19:5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