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鹅副黏病毒病是鹅的一种以消化道病理变化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对鹅的危害较大,常引起大批死亡,雏鹅死亡率可达90%以上,给养鹅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目前,在山东、浙江、四川、广东等地亦有此病的发生和流行,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禽1型副粘病毒对水禽的致病力逐渐增强,鹅、鸭、企鹅、鸵鸟等不再是禽1型副粘病毒的宿主和储存库,已成为禽1 型副粘病毒的易感禽类。其中鹅的易感性最高,且不同日龄的鹅均易感,日龄越小,发病率、死亡率越高,2周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一、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其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冬春季多发。各品种、年龄鹅均易感;本病群体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7.7%和18.2%,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达到100%,种鹅感染后产蛋迅速下降;不同感染途径(点眼、滴鼻、口服、肌注、皮下注射)都可使鹅100%发病;患鹅主要以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症状和病变为特征,且自然病例与人工感染病例基本一致。
1.易感动物各种年龄的鹅对鹅副黏病毒病都具有较强的易感性,日龄越小发病率、死亡率越高,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10~15日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以上。随着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下降。疫区内的鸡也可以感染发病死亡。
2.传染原和传播途径患病鹅和病愈后带毒者为传染源。常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水平传播。
3.发生规律本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常呈地方性流行。
二、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5天,日龄小的雏鹅2-3天,日龄大的鹅3-6天。病鹅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缩颈离群,行动迟缓,嗜睡不采食,但饮水似不减少,初期排淡黄绿色、灰白色、蛋清样稀粪;病情严重后,粪便呈暗红色、绿色或墨绿色,混有气泡。行走无力,不愿下水,或浮在水面,随水漂游。出现呼吸困难,甩头咳嗽,鼻孔流出少量浆液性分泌物,喙端及边缘色泽变暗。病程后期,部分患鹅表现扭颈、转圈、仰头,两腿麻痹不能站立,随后抽搐而死,病程长的因消瘦营养不良裒竭而死,部分病鹅能够幸存痊愈,但生长发育不良。雏鹅常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亡,青年鹅、成鹅病和稍长,一般为3-5天。
三、预防措施
鹅副粘病毒病以预防为主,给雏鹅接种鹅副粘病毒疫苗。加强饲养管理,实行科学饲养,培养体质健壮的鹅群,增强鹅的抗病力。搞好圈舍卫生和消毒工作,一旦发病迅速隔离,妥善处理被污染环境。注射香港奥邦的禽优乐来预防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1 正确使用疫苗
对鹅副粘病毒病目前没有活苗供使用,仅有灭活苗。鹅副病毒病灭活苗有
I号和Ⅱ号二种剂型,使用时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以及鹅群的用途等
选用,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扑灭本病的发生流行。
2 种鹅群免疫
3 雏鹅群免疫
4 紧急预防接种
5 控制、扑灭措施
鹅群一旦发生鹅病的鹅群,本病流行场的鹅蛋禁止作种副粘病毒病首先应确诊。在确诊后,立
蛋用:鹅群必须在康复15d后其蛋才能即将未出现症状的鹅隔离于清洁无污
作种蛋用。种蛋入孵前应先清理蛋壳表染的场地。除了淘汰、无害化处理死鹅,
面的污物,然后经消毒处理后再入炕。彻底消毒饲养场地及用具外,可采取以
炕坊内的孵化设备、用具以及屋内地面下措施:仔鹅、青年鹅、成年鹅,每鹅肌
应定期消毒。
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以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有计划地做好鹅群的免疫
监测和接种工作,使鹅群保持较高的抗体水平;新引进的鹅必须严格隔离饲养,
同时接种鹅副粘病毒病灭活疫苗,经过两个星期确认无病时,才能与健康鹅混
养;鹅场要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人员进出要消毒:除做好防制外.鹅群必
须与鸡群严格分开饲养,避免相互传播疾病。
四、治疗措施
治疗方案: 感康多肽配合刀豆素混合饮水,每瓶用于1000羽成禽,2000羽雏禽,病情严重的连用2-3天,效果显著
联系方式 18502527192 马经理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