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鱼类营养与水产商业饲料配方中,对脂肪的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大量研究表明,作为能量物质和饲料原料,脂肪较淀粉对鱼类有更好的利用效率和节约饲料蛋白质的作用。在饲料原料日益上涨的今天,提高原料的消化吸收率成了配方师关注的焦点。作为饲料中的脂肪源,油脂由于来源不同,其饱和脂肪酸,单、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有所不同,在鱼体内的消化吸收率也存在显著差异。了解影响油脂消化吸收的因素,选择适宜的油脂,才能够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量、最优质的鱼产品。
1、不同脂肪源
不同脂肪源饲料在鱼体内的消化率不同,在青鱼上的研究结果表明,青鱼对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熔点低的鱼油、豆油、玉米油的消化率都很高,达 81%-89%,而对饱和脂肪酸多的牛油的消化率相对偏低。
2、脂肪酸的饱和程度
一般不饱和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更易消化吸收,二者呈明显的线性关系。猪油是兽类硬化油,熔点较高,其特点是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而18碳以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很少,一般养殖鱼类对其消化率不如常温下为液态的油脂,但可以与鱼油和植物油(如豆油)适当比例地混合使用,以降低饲料成本。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在鱼类的脂肪营养需求中,n-3系列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如20:5n-3和22:6n-3,要比18:2n-6和18:3n-3等具有更强的必需脂肪酸效力。在鲟鱼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源的研究表明,富含n-3
PUFA的鱼油组和混合油组的总体生长效果最好,尤其是混合油组的总体生长效果比鱼油组略胜一筹,这是由于混合油是由(1/3)鱼油、(1.2/3)豆油及(0.8/3)猪油混合而成的,其中不仅PUFA含量相当高,而且18:2n-6也比较丰富,n-6/n-3的值调整到1.53,处于鱼油组和豆油组之间。这说明n-6/n-3的比例也会影响到油脂的消化吸收率。
3、脂肪酸链的长度
脂肪酸的吸收速度与碳链长度呈负相关,碳链越短越易消化吸收。鱼类胃肠道对饲料中饱和脂肪酸特别是18碳脂肪酸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低于14碳和16碳等短链脂肪酸,在鱼类粪便中可以发现未被有效吸收的较高含量的14:0、16:0和18:0脂肪酸。
中短链脂肪酸比长链脂肪酸易吸收的原因:一是中短链脂肪酸酯化率低,大部分可以直接吸收,不必经过脂肪酶的降解,而长链脂肪酸必须经过酶解;二是短链脂肪酸是通过门静脉直接进入肝脏,而长链脂肪酸必须在吸收细胞内重新合成甘油三酯才能经淋巴系统进人血液循环转运。
4、乳化剂的使用
饲料中添加胆汁酸能提高鱼类对油脂的消化吸收率。胆汁酸促进油脂乳化,形成乳糜微粒,增加油脂与胰脂肪酶的接触面积,激活胰脂肪酶的活性,参与形成能被小肠上皮细胞特异识别的混合乳糜微粒,从而促进油脂的消化吸收。
鱼类饲料中添加脂肪原料时,不仅要注意添加量要适宜,还应在保证鱼类获得较高生长性能和存活率以及提供平衡充足的必需脂肪酸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添加适当且易得的饲料油脂及其混合形式,或者添加一些能够促进油脂消化吸收的添加剂,以期达到理想的养殖效果和节约鱼油的作用。
山东龙昌动保
该贴已经同步到 山东龙昌亮哥的微博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