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很多猪场出现因多种因素导致猪拉肚子且以猪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尤为仔猪多见,应用抗生素效果不太明显,死亡率很高,且伴有发热,食欲不振,被毛粗乱,有的还带有咳喘现象,给养猪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
引起猪拉肚子以及猪腹泻的原因归结如下:
一、猪自身的生理原因
尤其是奶猪和保育期的仔猪因消化系统的功能不健全,再加上断奶应激的影响,肠绒毛受损,胃酸分泌不足,对饲料中的豆粕蛋白等营养物质消化能力下降而引起腹泻。
二、环境原因
比如现在的多雨季节,气温忽升忽降,湿度很大。仔猪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高,对温度、湿度和风速都很敏感,很容易因天气的骤变一时难以适应而引起腹泻的发生。不论是仔猪还是中大猪对环境的要求都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且保持不变,才利于猪的快速生长。
三、饲养管理
1、饲料方面 (1)饲料霉变引起腹泻。 (2)饲料中添加蛋白豆粕量过高或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导致腹泻。
2、管理方面 (1)圈舍结构不合理,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潮湿阴暗的圈舍环境特别利于细菌滋生。防止粪道贼风入侵。 (2)夏季每天冲洗圈舍时,用凉水对着猪体冲洗,给猪群造成应激。 (3)仔猪饲喂开口料过晚或断奶后引起的过料性腹泻。
3、疾病方面 (1)细菌性病原 仔猪黄痢(大肠杆菌 出生3d内易发病 粪便为灰黄色、黄白色,有腥臭味,糊样) 仔猪红痢(魏氏梭菌 出生7d内易发病 粪便为红褐色、血样、糊样) 仔猪白痢(大肠杆菌 出生30d内的哺乳仔猪易发病 白灰色、糊样) 仔猪水肿(大肠杆菌 仔猪断奶至1-2.5月龄 腹泻不太明显,有神经症状) 猪副伤寒(猪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 断奶至4月龄易发病 灰白色、淡黄色、褐色稀薄或糊状粪便) (2)病毒: 猪瘟(各个阶段猪都易发病 病初粪干后腹泻带有血丝,高热) 伪狂犬(哺乳仔猪至保育猪都易发生 呕吐,黄色、石灰样水泻,常伴有神经症状,高热) 轮状病毒(哺乳期和保育期均可发生 呕吐、黄白色或黑暗色水泻) 传染性胃肠炎(各个阶段均可发生 呕吐,黄绿色、灰白色、白色水样或喷射样腹泻) 流行性腹泻(症状和发生阶段同上) 圆环病毒性腹泻(断奶前后和育肥期均可发病 黄色、石灰色水样稀便,体温正常或升高) 博卡病毒(从出生到育肥各个阶段均可发生 呕吐,先为黄色水样之后为酱油色水泻,呼吸急促) (3)寄生虫性腹泻 由球虫、小袋纤毛虫(黄色糊状粪便)、蛔虫等寄生虫引起的腹泻。(不太多见) (4)霉菌性腹泻(由于玉米或麸皮等霉变产生T-2毒素、F-2毒素引中毒性腹泻)
四 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提供适应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通风,防止因天气忽变导致发病,控制适当的饲养密度,定期圈舍消毒,做到"圈干、槽净,猪养好"。
2.做好常规的疫苗免疫,建立适合本猪场的科学的免疫程序,注意疫苗的保存条件和正确的使用方法,至少要做到一圈猪一针头。
3.添加有机酸饲料级甲酸钙由于仔猪消化机能不健全,其胃底腺不发达,缺乏产生足够的胃酸能力。断奶前,胃内的酸性环境主要靠母乳中乳糖发酵产生乳酸维持。这样分泌的胃酸不足会造成胃蛋白酶原的激活受到限制,因此,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胃对鱼粉、豆粕等非乳蛋白不能很好地消化,造成小肠内细菌增殖,肠道功能紊乱,腹泻脱水。在饮水和饲料中添加0.9%甲酸钙可降低胃内的pH值,保持一定的酸度,可以激活消化酶,有利于乳酸杆菌的繁殖,提高消化能力,从而改善仔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它可以弥补断奶后子猪体内酶的分泌不足,从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防止消化不良性腹泻。 4.母猪产前产后要做好畜炎保健和疫苗免疫,预防仔猪出生后腹泻病的发生。
五 治疗措施:
猪发生腹泻时,首先要保证机体不脱水,而且不要急于人为的用药止泻,腹泻本身就是机体一种防御性生理功能,只有腹泻才能排出体内的有毒物质,防治内毒素中毒而导致死亡。应先补液饮水,再找病因,对症治疗。
该贴已经同步到 绿色华瑞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