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436|回复: 1

鹅副粘病毒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3 15: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鹅副粘病毒病又称鹅类新城疫,由禽副粘病毒I型引起,是一种禽鸟共患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呼吸困难,肿头,流泪,喜卧,下痢,脾脏和胰腺肿大,散布大小不一坏死灶,肠道粘膜出血、坏死、溃疡、结痂为主要特征。本病于l997年7月在我国江苏、广东等部分市县雏鹅中首次炷生,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2000年8月解放军军需大学在吉林省发生的类似“小鹅瘟”病死雏鹅体内发现了典型副粕病毒和典型病变,从而证明吉林省存在本病。2004年夏秋季,某养鹅场暴发传染病,引起鹅大量死亡。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鹅副粘病毒病,现将本病的诊治情况汇报如F。
l 流行特点
鹅副粘病毒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对各种日龄鹅均有易感性,日龄越小,发病率、死亡率越高,l5日龄以内雏鹅发病率、死亡率可达95%以上,不同品种的鹅均可感致病。对鸡亦有较强易感性,同群鸡在鹅群发病2~3 d后也感染发病,死亡率80%以上,同群鸭末见发病。鹅群发病后投喂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无效,用抗小鹅瘟血清预防治疗无效。
2 临床症状
病鹅精神委顿,少食或不食,饮水增加,喜卧,有的单脚常提起,部分成鹅可见流泪,[J腔流水样液体,病初排灰白色稀便,后期排黄绿色或黄白色稀便,有的出现扭颈、转圈、仰头等神经症状,少数有甩头、咳嗽等呼吸道症状。雏鹅多于发病后l~3d内死亡,青成年鹅病程稍长,一般为3~ 5d。不死鹅多于病后6~7 d开始好转,9~ 10 d康复。
3 病理剖检
病死鹅皮肤瘀血、皮下有胶冻样浸润,心肌变性,部分病例心包秋液,肝脏肿大,瘀血、质地变硬,胆囊扩张、充满胆汁,脾脏肿大、瘀血、表面和切面布满粟粒大小至芝麻大灰白色坏死灶,胰腺肿大、表面散布灰白色坏死灶或融合成大片,食道下段粘膜充血、出血、溃疡,肌胃、腺胃出血、溃疡,肠道粘膜出血、坏死、溃疡、结痂,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粘
膜均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大小不一出血斑,坏死灶和溃疡灶表面覆盖淡黄色或淡白色或红褐色纤维索性结痂,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粘膜出血斑或纤维素性结痂,直肠和泄殖腔粘膜弥漫性结痂病灶更为严重。肠内纤维索性结痂与小鹅瘟“香肠”样栓塞极相似, 注意区分。
4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鹅的肝、脾等脏器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病料经负染色后在电镜下观察时,可见典型的副粘病毒。副粘病毒可在9日龄鸡胚尿囊液中繁殖,并引起鸡胚死亡,为查明鸡胚死亡确由副粘病毒所致,可用血清中和试验来鉴定。鸠胚尿囊液对鸡红细胞呈现的血球凝集(HA)滴度,其HA可被鹅副粘病毒抗血清抑制。
5 防治措施
日前还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控制鹅副粘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为预防发病,鹅群应进行鹅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苗注射。种鹅群在产蛋前2周进行免疫,具有母源抗体的雏鹅在l5~20日龄进行免疫,无母源抗体的雏鹅可在5~ 1O日龄进行免疫。鹅群 ‘旦发病,可采取以下方法治疗:雏鹅用鸡新城疫Ⅳ系苗5倍量肌肉注射,成鹅用鸡新城疫I系苗5倍量肌肉注射;肌肉注射鹅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苗,雏鹅O.5 mL/羽,成鹅1 mL/羽:肌肉注射鹅副枯病毒卯黄抗体,雏鹅2 mL/羽,成鹅4 mL/羽。在注射疫苗和卵黄抗体的同时,用抗菌药物控制继
发感染。从反馈结果看,三种治疗方法均有一定效果,用鸡新城疫苗注射效果略好于其它两种方法,发病鹅群在治疗7~ 10 d左右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产蛋鹅l5 d左右逐步恢复产蛋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12-19 14: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鹅的资料我都顶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15 23:2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