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我国累计消费机器人3.7万台,占全球销量的20%,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需求市场。其中,机器人使用最大的市场是汽车制造业,之后是类似富士康、海尔、格兰仕等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在机器人大潮下,海尔的张瑞敏就表示,今年计划裁掉1万人,裁员比例高达18%。而裁员背后的底气支撑,便是智能化机器人的使用。尽管我们饲料行业所占的整体份额比较小,但是我们仍旧能够看出机器人正在以一种相当积极的趋势发展。比如正大、新希望、温氏、禾丰、双胞胎等大型饲料企业均正在朝向智能化生产大步跨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工机器人的董事长抛出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再过一些年,机器人会不会取代在座的各位呢?”
图为机器人放饲料瞬间 2010-2011年是智能机器人进入饲料行业的早期,当时只有一些国内大型饲料企业有使用。在2013-2014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型饲料企业继续加大机器人使用的同时,部分中型企业也加入进来。目前来看,使用最多的应当是码垛机器人。主要用于饲料输送、码垛等环节。地域上来看,湖南、河南、江苏、山东等多个地区都已经有码垛机器人使用。对于机器人的使用,向来是褒贬不一。有认为机器人成本过高,国产的一般在50万元不等,并且关于保养、维修等问题也是比较繁琐。但也有企业认为,一台机器人的可以替代6-8名工人,机器人使用寿命在6年左右,只要注意保养,很快就可以收回成本。何况,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难管理,很难适应这种属于高强度的机械性工作,比起人员管理,机器人则容易得多了。
湖南百宜永安董事长表示:“一抓就是一包,装同样重量的饲料比人工堆码省时近一半,也更加标准,能加快装车速度。”
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饲料厂负责人说,一包饲料重40公斤,一般叠到1.7米高,以前全凭手扛,是车间劳动强度最大的岗位,风险也最大,很难找到合适工人。现在有了智能机器人这些困难迎刃而解:只要输入自动码放程序,智能机器人便会与叉车、叉板配套,按照程序自动搬运、叠放饲料,同时精确计数,全程不需要工人在场。不仅保证生产安全,还能减少入库、发货的误差率。
除此之外,红外线自动饲料分析仪也是备受饲料企业推崇的机器之一。据了解,该机器人能够在2-3分钟内对原料、饲料成品的营养指标进行量化分析。而同样的工作量,则需2名化验员1-2天时间去完成。
双胞胎南昌新建饲料厂,号称是目前中国最大、设备最先进、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饲料生产厂。年设计产能108万吨,截止今年5月已经投产54万吨专用线。双胞胎表示,该厂一小时内产能达到100吨,是全国时产最大车间。根据饲料厂的机械化程度不同,同等产量的企业需要工人的数量也不同。通常情况下,年产万吨的饲料企业需要的工人数量在20人以上。按照双胞胎年产108万吨的产能需要工人在几百人,而据称双胞胎该厂人数只需要几十人。最主要的便是该厂采用了大量先进的设备,包括上文中提到的红外线自动分析仪等。
我们再来回到当下的企业普遍头疼的问题,招人难,留人更难。特别是随着90后从学校毕业,新一代的毕业生知识面扩展的同时,更具备了对工作环境、成长空间、各种福利,甚至自由程度的要求。而客观来讲,我们饲料行业的一些工作,比如饲料车间一系列机械性工作,就很难留住当下的年轻人。而机器人,目前似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策略。
就我们行业来讲,目前机器人的应用更多是劳动强度最大、机械性程度很高的岗位。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工业机械机器人之外,还有初级智能机器人、高级智能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已拥有一定的自动规划能力,能够自己安排自己的工作。可以不要人的照料,完全独立的工作,并且也开始走向实用。李嘉诚的“人造蛋”、比尔盖茨的“人造肉”都已经研发成功并且上市。或许,不久的将来,机器人下一个取代的就是你。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