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由于动物饲养和饲料中广泛使用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激素、兴奋剂、重金属、镇静剂等促生长保健剂,导致畜禽和水产产品中药物残留严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畜禽产品质量下降,细菌耐药性增强,耐药菌株增多,威胁人类安全?破坏生态环境等。随着疯牛病、口蹄疫等事件的发生,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卫生、健康等问题日益关注,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开创了动物营养的新纪元。 微生物活性肽(或寡肽)具有易消化吸收、抗疲劳、降血压、降胆固醇、调节胰岛素作用、促进矿物质吸收、促进脂肪代谢、促进微生物发酵和低过敏原性等特性。一些生物活性肽的浓度达到每升10mol~7mol时,即可发挥其生理活性。大豆蛋白中蕴藏着丰富的肽资源,如果能将大豆蛋白降解成为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肽段,制成成本低、安全高效的饲料添加剂,将在动物生产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现状 生物活性指的是一类分子量小于6000道尔顿,在构象上较松散,具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多肽。在近几十年的研究中,动物营养学家们发现,动物对饲料中各种氨基酸的利用程度并不完全受单一限制性氨基酸水平的影响,也并不完全遵循营养学经典理论———“水桶法则”。另外,动物喂以按理想氨基酸模式配制的纯合日粮或低蛋自质氨基酸平衡日粮时,也不能获得最佳的生产状态。20世纪五六十年代,Newey和Smyth首先提出可以完整吸收的证据,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由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不断积累,肽被完整吸收的观点及其生理作用才被人们重视,其相关研究也变得空前活跃,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小肽与游离氨基酸在动物体内具有相互独立的吸收机制,二者互不干扰。与游离氨基酸吸收相比,小肽转运系统具有速度快、耗能低、不易饱和等特点。计算了氨基酸的吸收强度(包括氨基酸的吸收率和吸收速度),并比较了大鼠对鸡蛋蛋白肽解产物和对应的氨基酸混合物的吸收,结果发现以肽形式吸收的氨基酸强度比以单个氨基酸混合物形式吸收的游离氨基酸要高70%~80%。还有研究表明,双甘肽gly-gly的吸收率比甘氨酸(Gly+Gly)要高2倍~10倍。某些小肽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能够直接被动物吸收,参与生理活动和代谢调节,提高生产性能。一些肽还可直接作为神经递质或间接刺激肠道受体激素或肽的分泌而发挥生理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