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62|回复: 3

膨化玉米与制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6 09: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看玉米中的淀粉在膨化工艺中的变化:
淀粉在玉米中是以淀粉粒形式贮存于细胞中的多糖,淀粉粒为不溶于水的半结晶,在水中或水蒸气中加热时,淀粉粒吸水溶胀并发生破裂,淀粉分子进入水中形成半透明的悬胶液,同时失去晶态,这一过程也称为凝胶化或糊化(gelatinization)。
淀粉糊化之后,吸水性增大,易受酶的作用被消化。如添加量大,糊化淀粉吸水性变大,易和唾液酶作用,粘度增大,形成糊口,如再饮水,糊口增强,所以,添加量不宜过大,应在20%-30%。

11.jpg

1、膨化玉米有很强的亲水性,吸水后体积缩小,从而造成饲料颗粒紧缩坚硬。糊化度高,水分小的易发生制粒坚硬。所以得控制膨化玉米糊化度和水份含量。
2、热敏性物质,配方中的热敏性物质(蔗糖、葡萄糖、脱脂奶粉、乳清粉等)经水热处理后,黏性变高, 在温度达到60℃时会发生焦化,使颗粒硬度提高。如果硬度太高,需要降低配方中的含糖量。
3、脂肪具有润滑、会起松散剂的作用,添加量一般以1%~3%为宜。添加量超过3%, 导致硬度低,粉化率高。如果添加量低于1%或不添加油脂,制粒则发硬。如选择膨化大豆为油脂的载体,且不会影响颗粒的硬度。
4、调质主要是添加适量的蒸气。加入蒸气过多,会使物料变得过软,易堵塞模孔;蒸气不足,会使物料糊化度差,难于成型。通常畜禽配合饲料的调质蒸气添加量是进料量的3%~6%,一般按物料的5%来计算所需蒸气量。调制时间,在一定的范围内,调质时间越长,原料熟化度越好,淀粉糊化度及黏结性越高,颗料质量就越好。
5、制粒工艺与温度的影响:如降低压模的转速,使用高压蒸汽,并保证料温控制在60℃以下。
这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大家谁有更好的办法,也希望说出来一起分享。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4-1-16 10: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低温制粒或二次制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7 00: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的,膨化时候,糊化度不要超过60%,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09: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膨化度,可以理解为熟化度,熟化度不超过60%,这样的膨化玉米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7 01:5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