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来随着糖精钠晶体价格的不断上涨, 饲料企业开始关注甜味剂的具体效果和性价比问题。许多饲料企业技术人员通过对不同甜味剂进行大量的盲试比较,发现添加不同甜味剂的饲料,猪的采食量差别非常明显。这种简单粉碎再混合工艺做出来的甜味剂其诱食效果非常有限,而喷雾干燥工艺做出来的甜味剂诱食效果明显好于简单粉碎混合工艺产品。添加了不同工艺甜味剂其诱食效果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究其原因还需从甜味剂起作用过程和其生产工艺来全面分析。 由于猪喜欢吃甜的,我们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甜味物质,从而希望能掩盖饲料中的不良味道,使猪能采食更多的饲料,生长更加迅速。猪对甜味的感知过程为甜味物质在口腔中与唾液接触溶解后,以单个甜味分子形式再与舌头上的相应味蕾接触,从而感知到甜味。这就要求甜味剂在口腔中能快速溶解成分子并与味蕾接触。 目前绝大部分甜味剂的生产工艺为糖精钠简单粉碎后与载体或所谓的增效剂及载体简单混合加工而成。该类产品通过显微镜放大后的外形:外形呈不规则状,颗粒较大的晶体就是糖精钠。 我们通过分析比较这种简单混合工艺做出来的甜味剂其诱食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为: 一、分散问题(各种甜味物质) 二、糖精钠的后苦味和金属味问题 三、快速溶解问题 因为这种简单混合的甜味剂由于糖精钠粉碎后颗粒粒径比较大,克颗粒数少,且甜味剂中糖精钠含量低。易造成其在饲料中的分布不均匀或分布的甜味剂点数少、不宜快速被味蕾感知,并且没有很好的消除糖精钠的后苦味和金属味。因而其实际诱食效果有限。由于糖精钠含有两个结晶水,其晶体为菱形颗粒。正是由于糖精钠晶体含有两个结晶水,使得糖精钠颗粒不好粉碎。粉碎出来的粒度较大,一般在100目以内,平均粒径在150微米左右。 按照这种粒径计算糖精钠晶体粉碎后的克颗粒数为6万个/克左右,就算其克颗粒数能达到10万个/克。根据通常糖精钠在全价饲料中的有效添加量50克/吨计算,1克全价饲料中的糖精纳颗粒数=10万个糖精钠颗粒/克糖精钠*50克糖精钠/吨全价饲料*1吨全价饲料/(1000*1000克)=5个糖精钠颗粒/克全价饲料。全价饲料若是乳猪颗粒料的话,1克饲料中大约有10个左右乳猪颗粒料,再一计算就相当于2个乳猪颗粒料中才有1个粉碎后的糖精钠颗粒。如同2个汽油桶中才有1个乒乓球,这种分布不可能会使糖精钠发挥好的效果。而且这种分布很可能是该糖精钠颗粒在乳猪颗粒料这种圆柱体里面,需要猪反复咬碎,才可能与唾液接触并溶解。达不到快速溶解的要求,因此难有好的效果。 另就算不考虑糖精钠的分散问题。糖精钠的后苦味和金属味同样难以解决。 虽然目前我们都说用增效剂。但增效剂要起到效果是有前提的。增效剂实际上也是一种甜味物质,他的甜度比糖精钠要高,甜度持续时间要比糖精钠的长。如同两条起点都为0、高度不同的两条抛物线,其中增效剂的抛物线能全部覆盖糖精钠的抛物线。 只有当增效剂与糖精钠同时同点溶解时,由于增效剂的甜度比糖精钠要高,甜度持续时间要比糖精钠的长,只有这样增效剂才能有效掩盖糖精钠的金属味和后苦味,同时提高其甜度。增效剂的用量是糖精钠的0.1-0.5%,简单混合的工艺做出来的甜味剂,而且还需要再加到饲料中两者要再被其他大原料给稀释,根本就做不到两者同点,即存在糖精钠的地方就有增效剂。因此这种简单混合工艺做出来的产品就算加了增效剂,也做不到两这同点存在,当然也就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目前公认的好增效剂是新橙皮柑二氢查尔酮,简称NHDC。 因此靠简单混合这种工艺做出来的甜味剂即使加了增效剂,也是做不到增效剂与糖精钠同时同点溶解,其使用效果当然也就不会好了。大量的盲试也的确证实简单混合的甜味剂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一个好的甜味剂的应该: 一、克颗粒数越大越好;(容易分散) 二、确保增效剂与糖精钠的恒定分布,两者能同时同点快速溶解。(消除糖精钠后苦味和金属味并快速溶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