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饲料配方设计是配合饲料生产的核心技术,也是动物营养学与饲养学有机结合的结晶与媒介。饲料配方的设计水平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形象,甚至关系到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饲料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不仅需要在微观上谨慎考虑养殖动物的营养需要、安全卫生,乃至畜产品质量对消费者的健康,而且还要从宏观上还要考虑该地区乃至国家整体的饲料资源耗竭与不可逆转性的预防等生态效益问题。因此,只有把饲料配方的目标放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结合点上,充分考虑品种、性别日龄、体重、饲喂条件、饲喂方式等影响饲粮配制效果的因素,才能设计出具有合理利用各种饲料资源、提高产品质量、降低饲养成本的高质量饲料配方。为此,本文就猪的饲料配方设计中应注意几个问题作简述,仅供参考。
一、注意灵活应用饲养标准,科学确定饲料配方的营养标准。饲养标准是指一定品种的健康畜禽,在适宜的条件下,达到最优生产性能时,营养的最低需要量。它是对一定时期动物营养科研成果和畜牧业发展水平的总结,是配方设计的主要依据。但由于试验畜禽的品种、供试饲料品质、试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导致饲养标准存在着明显的时间滞后性、静态性、地区性和最佳生产性能而非最佳经济效益的不足,加之由于各国和各地的饲养环境、条件、动物的品种、生产水平的差异,决定着饲养标准也只能是相对合理。如1987年我国瘦肉猪营养标准规定仔猪赖氨酸/消化能的比0.56,1998美国NRC为0.81。以赖氨酸为100%,中国和美国标准分别为:蛋+胱氨酸65%、57%,苏氨酸98%、65%,色氨酸25%、18%,两个标准相差很大。同时,配方中的营养指标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如蛋白质指标从粗蛋白质含量演变为可消化蛋白质、氨基酸、可利用氨基酸乃至真可利用氨基酸等深层次的内在质量。在矿物质微量元素方面,不仅要满足安全裕量,同时还需要充分调配不同元素之间的拮抗规律;对一些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抗营养因子的原料,还必须考虑其加工工艺对营养物质的破坏、毒素的残留等因素。因此,在饲料配方设计时不能生搬硬套饲养标准,要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内,根据不同的饲喂对象,以动物实验的结果为依据,从以下四个方面灵活应用饲养标准:
1、不同的品种(基因型)选用不同的营养水平。猪的遗传基础,饲粮的养分含量和各养分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猪与饲粮因素的互作效应,都会对饲粮营养物质的利用产生影响。脂肪型、瘦肉型与兼用型猪之间对饲粮的干物质、能量和蛋白质消化率方面存在的显着差异已是不争的实事。各国饲养标准中推荐同一品种同一阶段猪的营养需要量存在的差异性,更充分说明是猪的品种及选育程度差异性所致。一般认为,在相同的条件下,瘦肉型猪较肉脂型猪需要更多的蛋白质,三元杂交瘦肉型比二元杂交瘦肉型猪又需要更多的蛋白质。因此,配制猪的饲粮时,不仅要根据不同经济类型猪的饲养标准和所提供的饲料养分,而且要根据不同品种特有的生物学特点,生产方向及生产性能,并参考形成该品种所提供的营养条件的历史,综合考虑不同品种的特性和饲粮原料的组成情况,对猪体和饲粮之间营养物质转化的数量关系,以及可能发生的变化作出估计后,科学地设计配方中养分的含量,使饲料所含养分得以更加充分利用。
2、不同生产阶段选用不同的营养水平。猪在不同的生理阶段,对养分的需要量各有差异。虽然猪的饲养标准中已规定出各种猪的营养需要量,是配方设计的依据,但在配方设计时,既要在充分考虑到不同生理阶段的特殊养分需要,进行科学的阶段性配方,又一定要注意配合后饲料的适口性,体积和消化率等因素,以达到既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又充分发挥猪的生产性能的效果。如早期断奶仔猪具有代谢旺盛、生长发育迅速、饲料利用率高的生理特点,但也处于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机能不健全等特点。在配方设计时,既要考虑其营养需要,又要注意饲料的消化率,适口性、体积等因素,要求体重小于7公斤的仔猪,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必须在20%—22%,赖氨酸水平在1.5%—1.6%,最低乳糖含量为14%。体重在7—11公斤之间的仔猪,蛋白质水平要求在18%--20%,赖氨酸水平在1.25%,乳清粉用量比例最少在10%以上。体重约为12—23公斤之间的仔猪蛋白质在18%左右,赖氨酸在1.15%,才能满足其迅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母猪在妊娠前期,由于处于妊娠合成代谢状态,代谢效率高,脂肪沉积力加强,因而在配料中就可适当提高粗纤维水平;生长育肥猪在育肥期间,为了获得最高的日增重,则可提高日粮配方中能量物质的含量,以满足其长膘的能量需要,而蛋白水平可比生长前期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所以,在配方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生产阶段的营养需要,对不同生产阶段采用不同营养水平,才能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不同性别采用不同的营养水平。据美国NCR一4Ⅰ猪营养委员会进行的一项包括九个试验站的综合研究阉公猪和小母猪的蛋白质需要量的结果表明,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从13%提高到16%,并不影响阉公猪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胴体成份也未变化;而小母猪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从13%提高到16%,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都有所提高,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呈线性下降。他们得出结论认为,当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最小为16%时,小母猪的各种生产性能达到最佳水平,而阉公猪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这13—14%即可达到最佳水平。法国研究者也发现育肥公猪的适宜赖氨酸水平是0.78%,而母猪则需要0.88%,母猪日粮的氨基酸总量至少要比公猪多12.5%。国内樊银珍等(2003)通过对杜长大中猪饲粮适宜蛋白质及赖氨酸水平试验表明,40—70千克的阉公猪,饲粮以粗蛋白质15.1%,总赖氨酸0.75%的水平为适宜;而母猪则分别17.5%和 0.92%的水平才较为适宜。因此,不同性别的猪,应分别设计不同营养含量的配方,进行分开饲养,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率。
4、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营养水平。据报道,每升1度的热应激,猪每天采食量下降约40克;若环境温度超出最佳温度5—10℃,则每天采食量将下降200—400克。由于采食量的减少,导致营养不良,改变生化作用,使酶的活性和代谢过程发生紊乱,而影响了生产性能的表现。为此,不同的季节,应配制营养浓度不同的日粮,以满足其生理需要。对于炎热的夏季,为保证猪的营养需要,应注意调整饲料配方,增加营养浓度,特别是提高日粮中油脂、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降低饲料的单位体积,并适意添加KCl、NaHCO3等电解质,以保证养分的供给,减缓其生产性能的下降。
二、注意饲料原料的质量和可利用性。饲料产品质量的优劣,除决定于配制技术外,还决定于饲料原料的质量。饲料原料质量高,配方先进,配制加工技术科学,所配制的产品就相应好。反之,就差。为此,要设计配制高质量的饲料配方,在选用饲料原料时要注意下列问题:
1、原料的营养含量。配制高质量的配合饲料,饲料原料的科学取值是前提。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土壤类型繁多,气候差异较大,即使是同一种饲料,由于产地、品种、加工方法和质量等级不同,其营养成份含量也有差异。如同是玉米,产地、品种、等级不同,它们中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的含量也千差万别。预混料不同的产品在质量、效价、剂型、价格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应结合使用目的、生产工艺进行综合考虑。要选用效价高、稳定性好、剂型符合配合饲料生产要求的产品使用,因此,配方设计时一定注意原料的养分含量的取值,尽量让原料的营养含量取值相对合理或接近,使配制的饲料达到既能充分满足猪的生理需要,又能生产出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同时也不浪费饲料原料的要求,不能不问原料产地,品种和质量等级等情况,一味地盲目套用营养价值表中的数值来设计配方。目前,有四种措施可解决饲料营养价值变异对配方质量稳定的影响:一是实测有效含量,但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小型饲料厂此措施难以实现。二是利用回归公式,根据实际情况监测的指标估计有效含量。三是根据安全限量设计配方或设计概率饲料配方。四是添加酶制剂等生产调节剂,提高饲粮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2、饲料原料的消化率与体积。由于饲料原料种类、来源、加工方法等属性不同,总营养成分中能被动物消化利用的程度差异较大。据报道,对于早期断奶仔猪对蛋白质饲料的消化率为:脱脂奶粉94.6%,鱼粉为86.6%,豆饼粉为83.1%;对油脂的消化率为:短链(<14C)为86%,中链(14C—18C)为70%,长链为37%;玉米熟加工处理后在日粮中的比例分别为12.5%、25%、37%、49%和61%时,其消化率分别为96%、94%、93%、92%和90%。同时,日粮的体积也要合适,过大不仅使消化道负担加重,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而且由于体积过大,导致猪采食后的营养不足,影响生长发育。而日粮体积过小,即使营养已满足动物的需要,但仍感到饥饿而处于不安状态,也不利于猪的生产性能表现。尤其是在选用低成本的原料进行营养替代时,要注意不同营养物质的适宜比例与消化率等因素,不能只顾营养物质含量的平衡而进行替代,而忽视了替代物的体积与消化率。如在不脱毒的情况下,菜籽饼在肉猪饲粮中的比例不超过12%,并与豆饼搭配使用,比例以1:1为宜;血粉含粗蛋白高达80.6%,但猪对血粉的消化能仅11.6兆焦/千克,还比含粗蛋白60.5%鱼粉的消化能低3.9兆焦/千克。因此,选用原料设计配方时,要注意饲料的消化率和体积,做到配方营养平衡、消化率高和体积又适中,以使所配饲料能达到预期效果。
3、原料的适口性。猪采食量的多少,主要受猪的体重、性别和健康状态,环境温度和饲料品质与养分浓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对于健康猪群,饲料的适口性则是决定猪采食量多少的主因。因此,在考虑饲料的营养价值、消化率、价格因素的基础上,要尽量选用适口性好的饲料原料,以保证所配饲料能使猪足量采食。即使是在饲料中添加最先进的调味剂,也应注意到原料的适口性,才能使饲料的适口性不断完美,从而使猪的采食量达到最佳水平。报报道,仔猪在可以自由选择血浆蛋白粉和脱脂奶粉时,血浆蛋白粉的消耗量比脱脂奶粉高出27%(断奶后7天)和6%(断奶后21天)。
4、原料营养成份之间适宜配比。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两个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就能使饲料营养的利用率提高,改善饲料报酬,降低饲养成本。不合理的配比或具有拮抗作用,就会降低使用效果,甚至产生副作用。能量与蛋白质、钙与磷等营养物质之间,尤其是各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药物添加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适宜配比,有的还存在着配伍禁忌。因此,在配方设计中要注意能量蛋白质、钙磷、各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份的适宜配比,不要盲目配合使用。如根据“理想蛋白”中的各种氨基酸比例来确定,由于某种重要氨基酸的变更,必须同时调整限制性氨基酸的需要标准,有条件的企业最好能进行试验研究或根据积累的饲养效果的经验修订配方设计的标准。
5、饲料原料的可利用性。配方设计时应从经济、实用的原则出发,尽可能考虑利用当地的、便于采购的饲料原料,找出最佳替代原料,实现有限资源的最佳分配和多种物质的互补作用。如根据当地饲料资源,把优质树叶、牧草、薯类或稻谷设计到配方中,以提高饲料资源的利用性,实现原料配合的多样化。
三、应用先进成熟技术,优化配方成本设计。优化配方成本设计,就是根据可供选用的饲料原料的种类、数量、价格以及原料的质量,在遵循饲养标准和保证产品质量标准的约束条件下,应用先进成熟的技术,进行最佳配方的比例筛选,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的使用效果,达到最低成本饲料配方设计的总目标。因此,在遵循日粮中粗蛋白、氨基酸、电解质、钙磷和脂肪酸平衡的原则下,目前,可应用于饲料配方中较成熟的先进技术主要有以下几项:
1、以理想蛋白质模式理论为基础设计配方。理想蛋白质模式理论是对蛋白质的氨基酸营养价值和动物对氨基酸需要量两方面研究的结晶。理想蛋白质模式目前虽然受到小肽理论的挑战,但小肽在生产中应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以理想蛋白质模式为基础,补充合成氨基酸进行日粮配方设计,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实现节省天然蛋白质饲料资源,减少粪尿中氮的排泄量,减轻集约化畜牧业生产对环境的氮污染问题的一项技术措施。据报道,在不影响猪的生产性能的前提下,日粮中添加赖氨酸,可使断奶仔猪(10─20千克)日粮蛋白质水平从18%降低到16%,再添加色氨酸,可进一步从16%下降到14%。生长猪(20—50Kg)日粮蛋白水平从16%降到14%和14%下降到12%;粗蛋白为10%的育肥猪日粮中添加赖氨酸和色氨酸后,生长效果与粗蛋白为13%的日粮没有差异。因此,在设计猪日粮时,以理想蛋白质模式为依据,补充合成氨基酸,使日粮中可消化必需氨基酸含量接近于理想蛋白质模式,是降低饲料成本的有效措施。
2、组合应用非营养性添加剂。众多试验与应用效果证实,益生素、酶制剂、酸化剂、低聚糖、抗生素等饲料添加剂,不仅单独添加对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有良好的作用,而且它们之间科学组合使用具有加性效果,是目前国内外提高养殖经济效益采用的一种有效、经济和简捷的途径。据报道,在28日龄断奶猪基础日粮加0.15%的酸化剂和0.1%的酶制剂,可提高日增重18.61%,饲料利用率提高13.5%,腹泻率降低28.58个百分点。在30日龄断奶仔猪的日粮中添加植酸酶(125克/吨)+复合酸(3克/吨),可提高蛋白质消化率6.72%,有机物质消化率提高7.62%,日增重提高7.7%,降低料肉比10.9%。添加甘露寡糖2mg/kg加饲含乳酸菌和酵母和微生物1mg/kg,猪的生长速度分别提高10%,饲料利用率提高9%,并明显降低腹泻率。异麦芽寡糖与益生素合用可分别提高增重3%、4%和8%。使用1.25%的柠檬酸和40mg/kg的泰乐菌素,日增重和饲料效率最高;配合添加金霉素和主要成份为淀粉酶、蛋白酶、糖化酶等的复合酶,可比单独使用有明显提高氮有沉积率和仔猪的生长性能,并有进一步减轻仔猪腹泻发生趋势。仔猪在7—20日龄添加抗生素,21—35日龄添加益生素,比7—35日龄一直添加益生素的仔猪日增重可提高3.74个百分点,饲料利用率提高9.56个百分点,腹泻率降低2.27个百分点,死亡率降低2.02百分点。在饲料中应用复合酶制剂,可适当降低配方中能量和氨基酸含量而不影响饲养效果。设计加酶玉米豆粕型配方时,可在原配方基础上降低能量2%—5%,必需氨基酸可降低5%—7%。对于小麦、大麦豆粕型日粮,加酶后调整幅度为能量6%—10% 。为此,在设计配方时,科学组合应用非营养性添加剂,是提高饲料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
3、应用小肽的营养理论指导饲料配方。传统的观点一直认为动物采食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蛋白酶和肽酶的作用下降解为游离氨基酸后才能被动物直接吸收利用。但在许多的试验中,人们发现动物对饲料各种氨基酸的利用程度不完全受单一限制性氨基酸水平的影响,按照蛋白质降解为游离氨基酸的理论使用氨基酸纯合日粮或低蛋白平衡氨基酸日粮,动物并不能达到最佳生产性能。随着人们对蛋白质消化吸收及其代谢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蛋白质降解产生的小肽(二肽、三肽)和游离氨基酸一样也能够被吸收,而且小肽比游离氨基酸具有吸收速度快、耗能低、吸收率高等优势。据报道,在仔猪饲粮中添加富肽制剂,可使饲料转化率提高11.06%,提高仔猪增重12.93%,腹泻率降低60%,经济效益提高15.63%。因此,小肽对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矿物质吸收利用及具有良好的作用,以肽的营养理论指导饲料配方及生产,是开发利用蛋白质资源,降低成本,促进动物生产性能发挥,减少氮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的有效方法。
4、应用配方软件技术提高配方设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计算机配方软件技术由初等代数上升为高等数学,主要是应用运筹学的各种规划方法,使配方设计由单纯的配合走向配合与筛选结合,能够较全面考虑营养、成本和效益,克服了手工配方的缺点,为配方调整、经济分析和采购决策提供大量的参考信息,大大提高配方设计效率,实现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目标。目前,国内外饲料配方软件主要有英国的Format软件、美国的Brill软件和Mixit软件等,国内的配方软件主要有资源配方师软件—Refs系列配方软件、CMIX配方软件、三新智能配方系统和SF—450等多家。借助于这些软件,只要注意产品定位科学,原料合格,抗营养物质的含量,适口性问题等非营养因素,就能提高配方的速度和准确性,达到配方营养平衡,成本经济的效果。
四、注意正确限制配方中养分的最低限量与最小超量。按照饲养标准中规定的猪营养需要量平均值的最低需要量设计配方,由于原料的质量差异和加工方面的因素,产品中的某些养分指标不一定能够满足猪的实际需要量和配合饲料质量标准中规定的营养指标的最低保证值,必须超量添加一部份来满足猪的实际营养需要和饲料质量标准中规定的要求,这个超量称之为最小超量。它是根据原料的质量情况和加工因素,是产品营养指标的实测值与饲料质量标准中营养指标的最低保证值之差。其量过小,产品质量不一定达到标准,猪也就不一定达到预期体增重;过大则会增加成本,并还会造成营养的不平衡和质量等问题。最低限量是以配合饲料质量标准中规定的最低保证值为准,即粗蛋白、能量、粗纤维等指标不能低于或高于保证值,突破此值,将对饲料的成本和质量问题产生影响。近年来,国家对饲料产品进行质量抽检,部分中小企业产品不合格的原因,除了技术、设备影响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配方设计中最低限量控制不好所致。因此,正确限制配方中养分的最低含量和最小超量,是有效地控制和降低配方成本的有效措施,也是保证饲料产品合格的重要措施。
五、注意饲料的安全性和合法性。饲料是动物的粮食,也是人类的间接食品,同时还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因而饲料安全问题不仅会产生经济问题,也会引发严肃的政治问题,是影响一个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大事。英国曾发生的“疯牛病”、比利时的“二恶英”等饲料安全问题产生的影响,充分说明饲料安全的重要性。因此,配方设计必须遵循国家的《产品质量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标签》、《饲料卫生标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等有关饲料生产的法律法规,决不违禁违规使用药物添加剂,不超量使用微量元素和有毒有害原料,正确使用允许使用的饲料原料和添加剂,确保饲料产品的安全性和合法性。(选自云南农业厅)
该贴已经同步到 007畜牧的微博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