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28|回复: 1

[好友言论] 非管理因素,养猪如何节料10-1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 22: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非管理因素,养猪如何节料10-15%
               (第三代养猪技术)
对于饲料企业来说,如果每一头猪可以节料60-90斤,那么,是不是所有饲料销售的竞争对手都要自觉绕着走?
然而,如果有人说:一头猪可以节料60-90斤,我相信几乎所有的畜牧工作者都不会相信。然而,现实的养猪状况却是:几乎相同大小的仔猪、同样的饲料、同样的圈舍、同一个饲养员、相同的时间出栏,而较大与较小的竟然相差二三十斤,有的相差五六十斤。也就是说,若是均匀一顺水,需要增加(浪费)饲料10%是可以肯定的。其实,我们说节料10-15%,是说存在浪费的基础上节料,并不是人家料肉比2.2,我们还可以节料10-15%,那就是胡说了。
而我们都知道,养鸡的料肉比大约是1.7-2.0,而鸡的肠道却比猪要短很多,而且鸡粪甚至猪还可以再吸收。然而猪的肠道要长很多,消化吸收率也高很多,但料肉比却大约在3.0左右(不死猪为前提),这其中的营养成分又到哪里去了?
而我们抛开猪自身的因素不说(我们不可能改变猪的消化器官,让其长出嗉子或瘤胃,而单纯靠提高饲料营养又得不偿失),但就明显的浪费又有多少?
众所周知,饲料费用是养猪生产成本中开支最大的项目,占生产总成本的60%-80%。然而,许多猪场饲料浪费很高,一般要占饲料总用量的8%-10%,而高床漏缝地板饲料的浪费可达到20%。比如:饲喂仔猪时,由于仔猪的行为特性,很容易把饲料拱出料槽外,而槽外是漏缝地板,饲料一旦被拱出槽外就从漏缝中漏至底层,无法被猪采食而造成饲料的浪费。而许多猪场使用的圆形自动下料槽,即使拱出的的饲料被猪吃掉,它的副作用还不如不吃。而这只是说浪费10-20%。实际上,更多的浪费(上百斤)也许您都有些不会相信(当然,您千万别把下面当成一头猪来计算。因为一头猪不可能出现所有的状况)。但下面的情况却是实际存在的。
品种
速生鸡事件,很多人只是下意识的觉得,一只鸡40多天就长成,有点太快,于是断定:肯定有问题,肯定是催出来的。
而事实情况是,由于近30年来品种的改进,40天长成的鸡,60多天长成的鸭(比如填鸭,一种强制肥育的饲鸭方法。小鸭一个半月后开始育肥,约经半个月育肥结束。每日两次把做成长条形的饲料用手工填入鸭食道内;或把粥状饲料用机器经橡皮管填入。填鸭期间注意限制鸭的活动,使它很快长肥。北京鸭多用此法饲养。而此法据说源于清朝,准确几年是在1948年),至于6个月甚至155天长成的猪,都是正常的。
就好比袁隆平的超级水稻亩产破一吨,是用化肥催出来的吗。答案当然不是,而是个人都知道,那是袁先生培育出来的品种。同样,白羽鸡长得快,一样也是因为品种的问题,这种鸡是育种的结果,本身就是快速生长的品种,并不是什么激素催出来的。而这也说明品种决定耗料。即快就可以少消耗饲料。而目前生猪引进的杂交品种,土猪与其比起来说,用同样的饲料喂养,生长速度慢一半,。浪费饲料就在30%左右。因此,好的品种可以节料是肯定的。而30%是多少?200-300斤。
料槽
目前在养猪生产中,较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只注意每公斤饲料中的营养水平,而不注意饲料的日投料量。虽然严格按照其需要的营养水平配制饲料,但因日投料量不能满足或超过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要么延长饲养期,增加了维持需要的份额,降低了饲料利用率;要么造成过食,引起消化不良,造成饲料的浪费。
而目前使用的料槽都存在着浪费饲料的弊端。
我们现有的料槽(不是送料装置,就是与自动送料装置配套使用部分),槽内是全天候有料的。而猪只基本上整天胃里都是满满的。而这是不利于消化液及胃酸中和食物的(我们都知道,过食会加重肠胃负担,轻则诱发反酸、中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重则诱发胃炎、胃溃疡、急性胆囊炎甚至胰腺炎)。而我们不妨简单地想一下:消化液及胃酸的分泌,并不是有多少食物在胃里,就分泌多少。当食物塞满了整个胃腔,贴胃壁的消化液及胃酸浓度就会很高而刺激胃壁(人吃多了反酸),这时,胃就不再分泌消化液及胃酸了。而胃里食物过多,也就很难与消化液及胃酸充分融合,而是靠自然发酵。因而很难达到“消”和“化”的目的。所以,进入小肠也就很难被“吸”和“收”了。特别是:胃腔里食物过多,就会加大小肠的压力,加速小肠内未完全吸收的食糜排入大肠(吃多了屙屎就是这个道理)。因而造成饲料被浪费。若是一天喂饲分为两次或三次,猪只就有胃排空的时候,因此给小肠的压力要小一些,食糜就会被充分吸收。特别是没有添加饲料之前的十几分钟,饲养员要喂食的信号会促进胃酸、唾液的大量分泌,而这不仅大大刺激了猪只的食欲(可以多加一些低档原料,降低饲料成本),而且能够促进消化吸收,特别是:有饥饿感,猪只吃得就多(“饱了”的信号要等血糖升上来,所以胃逐渐变大一些就很容易,因而提前出栏),因此可以早出栏。也就是说,全天候给料,造成饲料浪费5-10%左右,即30-60斤。
为此,在科学配料的同时,一定要重视饲料的科学投喂,以充分发挥其增重潜力,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一般生长育肥猪的精料的投喂量按猪体重的4%左右投料,瘦肉型猪在60公斤以后可按其体重的3.5%投料;也可根据预期日增重与饲料的预期利用率(饲料/增重)确定,即日增重(公斤)×饲料利用率(饲料/增重)=日投料量(公斤)。
还有就是,有人认为,猪只在40-120斤之间,应该不限制饲料,这样有利于其胃容量,及消化功能的健全。实际上这也会多耗料。因为扩肠有更好的方法,以浪费饲料为代价,实在是没有必要。再就是“懒汉喂猪法”,每天一次性投料。这种方法不仅是巨大的浪费,也为猪只爆发疾病留下隐患。
高床
饲喂仔猪时,由于仔猪的行为特性,很容易把饲料拱出料槽外,而槽外是漏缝地板,饲料一旦被拱出槽外就从漏缝中漏至底层,无法被猪采食而造成饲料的浪费。据不完全统计,这种高床的饲料浪费有的甚至高达20%20斤,这是由于时间限制所得出的数据,并非全程)。
腹泻
众所周知,仔猪断奶后的两周时间,是猪生长过程中极为特殊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个阶段易出现两个现象,一是下痢,二是掉膘。特别是下痢,对小猪伤害最大,非常影响养猪人的经济效益。小猪下痢一次,恢复到继续生长状态需要3天。仔猪断奶体重常为8公斤,体内多种系统还未生长健全,适应力差。在四天内,体重不增反降到7.5公斤是常见的现象,别看仅仅0.5公斤,要想恢复到8公斤体重,即使精心喂养,恢复正常生长也需7天的时间。有人计算过,下痢一次到恢复生长3天,掉膘0.5公斤恢复要7天(长得慢),这10天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即与不下痢仔猪相比,体重要差23公斤,若仔猪售价每公斤20元,就是40-50。而后期还要多养十天,按每公斤饲料价3.5元,10天是35元。又少收入三四十元,粗算就是近百元的差距(实际就是浪费饲料二三十斤)。也就是说,不算未来的生长缓慢、免疫力低下(甚至死亡),仅在这十几天中就少了近百元,而养一头猪才赚多少钱。由此可见,断奶后的两周,是关乎仔猪一生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
那么,初生仔猪(0-28天)又怎样呢?实际上,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是仔猪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出生后数小时到1周龄内的仔猪,特别是1-3日龄仔猪发病和病死率最高,窝发病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达80%以上。而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白痢则是10-30日龄仔猪的非败血性、急性传染病,发病率较高的可达到80%,虽然死亡率相对较低,但对于今后的生长影响达一成左右。而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新生仔猪的机体调节机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如遇气候突变。而漏缝地板不铺放垫草,贼风从下而上侵入,仔猪保暖若不及时,极易导致仔猪黄白痢的发生。再加上母猪产后易感染乳房炎,引起乳质变性,导致仔猪发病。缺铁性贫血、低血糖症、硒和维生素E缺乏等营养代谢性疾病,导致仔猪机体抵抗力下降,也会诱发和继发仔猪产生黄白痢。特别是:小猪出生后,不论寒冷, 过度饥饿,抢食压力, 调猪,或是打针的压力, 都会影响到小猪的生命力。而且小猪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一餐没吃到(抢输了), 下一餐就没力气去抢食, 连续两餐没有吃食(大人或大猪,饿两天不会怎样),小猪立刻就有因为饥饿而下痢的情形出现(吃母猪料而消化不良、或者由于味觉没有发育好而拱食粪溺)。再比如:大猪睡水泥地没啥大关系,但小猪就容易着凉而下痢(也包括贼风、卫生等)。而这种猪,就算已经防疫,它也不再具备免疫力(消失)了,更没有抵抗力。而一旦出现疫情(包括中后期),这种弱猪,就很容易染病。活体培育后,它就是疫病的活体传染源(活体内增强)。所以,成批死猪就在所难免(治疗是不可能的。因为:给猪治病,不可能像人那样花上几千元。而疫病根本就无药可以根治。特别是传染后的潜伏期,根本就无法判断)而鸡鸭等畜禽同样如此。而这不过就是因为小小的“没抢上食”(乳猪阶段没有补料工具、或者中猪饲槽槽位不够)造成的。也就是说,腹泻(包括黄白痢)所引起的饲料浪费,甚至达到60-70斤(许多猪差二三十斤就是这个原因)。
温度
人们养猪,潜意识或下意识都认为,猪就是猪,冷点热点没关系。然而,科学证明,在25℃左右,猪只维持生命体征的需要量最少,吃下去的能量大部分用来生长,所以此时料肉比一定是最好;而气温35℃时,猪的采食量锐减,吃下去的能量很少,有时甚至尚不足以达到维持所需能量,生长大概也就停顿了;当气温15℃以下时,猪只逐渐需要能量御寒,即耗料御寒。也就是说,25℃向上或向下,料肉比可能会逐渐变差。此外,由可供生长之能量来看,18~24℃最多,所以也一定是生长最快的。那么,猪只生长的最佳舍温,应该在18~25℃之间。然而,夏天遮阳还较容易,冬天升温可比较难。因此,冬季不加温(特别是南方),耗料御寒的现象十分普遍。
而温度的高低也直接影响仔猪的成活率,所以每一分钟对它们都很重要。如猪舍温度低于要求3—4度时,就必须多增加其自身重量乘以0.13%的饲料来维持体温,因而增加了料肉比。如温度高于要求3—4度时,将导致大量的细菌传染和呼吸道疾病等,造成对仔猪的巨大危害,甚至引起仔猪的大批死亡。
而猪在热应激的环境条件下,长期造成猪采食量下降,继而在生产性能上表现为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低。据国外有关学者通过大量试验表明,猪只在应激时必须使机体动用大量的能量来对付应激原的刺激,从而使机体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降低,致使猪的日增重速度变慢。据国家饲料质量监测中心艾地云等报道,15-30kg30-60kg60-90kg的生长肥育猪在28-35℃的高温环境下,日增重比正常情况下依次降低6.8%20%28%。猪在调控热应激的同时,使耗能增加,必然带来饲料报酬的下降。
据报道,猪处于温度适中区上限温度以上时,每增高1度,增重减少30克,耗料增加6070克;当猪处于温度适中区下限温度以下时,每下降1度,日增重下降1120克,多耗料2535克,例如一头4050公斤的育肥猪,在1025℃时每天采食量平均为225公斤,平均日增重可达600650克,如气温降到5℃,平均日增重为400克,降到0℃时,平均日增重仅有200克左右,降到-10℃时,会减重200克左右。如是气温上升到30℃时,采食量砬少,平均日增重400克左右,上升到35℃时,日增重仅200克左右,38℃以上是, 减重200600克。实践证明,猪在适宜的气温条件下,日增重快,省饲料,生产潜力发挥充分,养猪经济效益显著。
湿度
湿度的高低对猪也有很大的影响,当湿度低于要求的20%—25%,饲料的转化率会大幅度下降,每天的肉料比增加10个百分点;当湿度高于要求的18%—20%时,直接引起球虫病和各种疾病及微生物病菌的滋生。而地面潮湿等也会造成饲料的转化利用率降低。而湿度过高,很容易引起皮肤疾病。有人说:疥癣、猪虱、皮肤病会影响料肉比3~5%,现实中,长癞的猪不长也是事实(癞住了)。而目前养猪,潮湿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一头猪浪费饲料20-30斤一直存在的。
空气
养殖最根本的污染是自身的污染源 ,病毒和细菌是生物, 畜禽粪便是细菌病毒的生存、传播的平台。最易招来蝇、蚊滋生。尤其是使用 活疫苗 后,在 粪便 中会存在有大量的病毒,暴露在空气中不断增殖扩量,毒力不断返强。风稍稍一吹,污染首当其冲的是本场。而养殖场常有恶臭的氨气散发,会直接影响畜禽的生长发育。高浓度的氨气会破坏动物呼吸道上皮细胞,增加了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典型肺炎的发生会使生产成本增加10%左右;当氨气浓度超过25ppm时会使畜禽产生胁迫作用,抑制畜禽的生长发育,降低饲料利用率和增益能力;另外有毒有害气体可进入饲料和水中,引起动物生产性能的降低。相反,建立舒适的自然生态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有利于提高畜禽机体的抵抗力,尽可能地使畜禽远离病原体的攻击。不但可以消除畜禽养殖污染,还可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肉品质量。有报道,非常健康的猪群,采食量高20%,饲料利用率高20%,生长速度高40%,死亡、淘汰率低50%。减少疾病,毛色鲜亮有光泽。而我们不要说提高20%,就算10%,也节料50-60斤。
密度
密度过大, 过于拥挤, 容易相互争斗, 严重影响日增重; 密度过小, 会减少争食, 影响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均可能造成一定的饲料损失。据实践资料显示,肉猪的饲养密度越大,日增重越低,料肉比越高。实践证明,每栏10头猪左右,每头猪占地面积以1.5m2左右为宜。实际上这并不科学,因为:不同日龄、不同饲养方式的饲养密度不尽相同,而我们不可能随时改变圈舍大小,但槽位我们可以设定。足够的槽位,就不会出现抢不上食的现象。而科学饲喂,就不会有弱猪出现。反之就不是浪费几十斤饲料那么简单了。
应激
养猪穿什么衣服,猪爱长肉。恐怕没人注意这个问题,但是,穿错衣服,猪不长肉或生长放缓,却是事实存在的。特别是外购仔猪,一个星期都处在恐惧之中,加上转群所带来的应激反应,猪只不仅食欲不振,而且生长也会放缓。所以,穿错衣服,这种小小的应激,都会增加料肉比。而前面我们说猪只在应激时必须使机体动用大量的能量来对付应激原的刺激,从而使机体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降低,致使猪的日增重速度变慢。何况猪的一生所经历的应激不计其数呢。比如:
母猪生产繁殖应激导致仔猪初生重小,28日龄断奶重6-7公斤,使饲养周期延长10天,直接浪费饲料40-50斤左右;而断奶应激延长饲养周期5-10天以上,浪费饲料20斤以上;免疫应激使饲养周期延长3-5天,浪费饲料20斤左右,成本增加30多元;去势应激同样也会浪费饲料20斤。实际上,去势具有促进生长,减少打斗及改善猪肉品质的作用。小公猪30日龄、小母猪40日龄阉割,分别比传统的60日龄阉割增重15%,可缩短育肥期20天.节省饲料20%。可是不能及时去势,当然也会浪费饲料几十斤。而仔猪从出生到出栏,要经历出生应激、断奶应激、转群应激、免疫应激、去势应激、换料应激、运输应激、冷热应激、用药应激等等。算起来浪费饲料上百斤。
消毒
有人说,猪舍及饲养用具的清洗消毒不好,会影响料肉比 1~5%,可是,消毒药物引起的应激也会浪费饲料。然而,如果猪只爆发疾病,还有料肉比可谈吗?所以猪舍及饲养用具的清洗消毒不好,不仅仅是增加料肉比几斤、十几斤,而且还可能血本无归。
鼠害
没有做好防鼠、灭鼠工作。据观察, 1只老鼠在仓库中每年可吃掉饲料12 kg 以上, 污损饲料40 kg以上;
霉变
.没有做好防霉工作, 特别是梅雨季节, 部分猪场饲料发霉变质情况时有发生;而我们所说的霉变,更是在于料槽死角而潮湿引起的霉变,以及料槽设计不合理而拱出的饲料之霉变。若槽外是漏缝地板,饲料一旦被拱出槽外就从漏缝中漏至底层,无法被猪采食而造成饲料的浪费。而许多猪场使用的圆形自动下料槽,即使拱出的的饲料被猪吃掉,它的副作用还不如不吃。而这在规模猪场,浪费尤其严重。
寄生虫
有人说,每头猪蛔虫卵数60000个影响料肉比10%,6000个影响料肉比5%,600个影响料肉比3%。然而面对猪价的巨大压力,对驱虫、灭蝇、灭鼠工作,这些问题更容易被养猪户忽视,如果寄生虫存在于猪的肠道内,不但会引起各种肠道疾病,还会造成营养不良,使猪的生长速度降低,甚至形成僵猪。而肉猪驱虫后食欲旺盛,长得快,日增重可提高20%~30%,节省饲料10%以上。
饮水不足
饮水不足导致饲料利用率比饮水充足时的饲料利用低1倍左右,无形中造成浪费;实际上,水嘴位置之不合理,是目前猪场存在的普遍现象。浪费饲料几十斤,更是不在话下。而我们很少考虑这一点。许多猪老板,都自认为,只要有饮水供应就万事大吉了,至于位置设计根本无关紧要。
猪的最佳饮水量有利于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在多数情况下,饮水与采食同时进行。猪的饮水量是相当大的,仔猪初生后就需要饮水,主要来自母乳中的水分,仔猪吃料时饮水量约为干料的两倍,即水与料之比 为21;成年猪的饮水量除饲料组成外,很大程度取决于环境温度。吃混合料的小猪,每昼夜饮水910次,吃湿料的平均23次,吃干料的猪每次采食后立即需要饮水,自由采食的猪通常采食与饮水交替进行,直到满意为止,只有限制饲喂猪则在吃完料后才饮水。而干料与湿料相比,猪爱吃湿料,且花费的时间也少。吃干料的猪每次采食后就立即需要饮水,而自由采食的猪通常采食与饮水交替进行,直到满足为止,当猪在采食过程中为饮水而去饮水器处时,往往嘴—卜会粘走一些饲料;这些饲料可能会掉在路上,或在饮水时被水冲走,造成不少饲料浪费,因而,饲喂器与饮水器的合理设置可明显减少饲料浪费。饲喂设备的发展在传统养猪场中,没有设置合理适用的饲喂设备,甚至将饲料直接撒在地上供猪采食,既不卫生又造成浪费,料肉比高达 354:1
慢性呼吸疾病
有人说,慢性呼吸器病 ,可疑(注) 会影响料肉比1~5%?中度会影响料肉比10~20%?严重会影响料肉比20~30%。(注:慢性呼吸器病之严重程度以咳嗽指数判断:50头猪3分钟内咳2次以下为正常,2~5次为可疑,5~10次为中度,10次以上为严重。)5%是多少?30斤吧?而冬天以及春秋两季(特别是季节更替时),感冒咳喘经常发生;加上舍内空气污浊、潮湿引起咳喘。可是人们并不知道这是由于圈舍设计不合理造成的。
出栏时机
据不完全统计,猪只在生长前期(60千克前),骨骼和瘦肉生长较快,饲料利用率高;然后随着日龄与体重的增加,脂肪生长超过瘦肉,而长1千克脂肪所需的饲料比长1千克瘦肉高2倍多。所以,饲养周期越长,体重越重,饲料利用率则越低。而有些猪场,为保证猪的瘦肉体型,严格限制猪采食,本来160天可以出栏的猪却要养到180天,有的甚至养到200天。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因每增加一天饲养,猪的维持饲养就要多一天,就按维持饲养需每日一公斤料的话,多养二十天就需多用20公斤料,折合成本五十多元,对一个规模猪场来说,这个数额是很大的。而农户养猪时常忽视最佳出栏时间,出栏随意。事实上,猪的生长规律是50公斤后生长加快,100公斤前增重下降,继而生长缓慢,甚至停滞。而这也可以归结为圈舍设计不合理,你信吗?(不信是吧?其实,还真的就可以归到圈舍设计不合理上。因为,若是用生态圈舍,养殖“生态猪”,价格就可以不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那养猪有必要拖圈吗?)
而我们说这么多,无非是说,目前生猪养殖的普遍性饲料浪费可以简单避免的应该在10-20%之间。
那么,如何做到节料10-15%?特别是非管理因素节料10-15%呢???
众所周知,第一代养猪是传统养猪,是传统的放牧和农家圈养,但方式落后产出慢、产量低,无法满足人口快速增长对肉食的大量需求。第二代养猪是饲料养猪,而两代养猪相比较:第一,省时间。猪仔从断奶到长成大膘猪仅需34个月,比传统的周期缩短58个月。第二,省力。这种饲料喂猪很省劲,一边放饲料,一边放清水,比传统的打猪草、切料、煮料这一系列手续省了将近90%的劳力。第三,饲料不用煮食。第四,按料肉比折算,用1斤饲料喂猪,可比传统饲料节约0.5斤粮食。如果按亩产粮食千斤折算,那么,10万吨饲料节约的粮食,就相当于10万亩良田的产量!科技知识用在农业上产生了强大经济效益。那么,第三代养猪又是什么?有人说是规模养猪。其实,这不过是第二代养猪而已。而网易丁磊说他们是第三代养猪,颇有点大言不惭的味道。而真正的第三代养猪,不仅每头猪要能够节粮上百斤。而且要实现安全养猪、养安全猪。而这体现在养猪设备的改良上。
如今中国的养殖环境,历史原因留下来的种种疫病我们不仅没能有效消除,相反,流行却越来越广,而且越来越难控制、越来越复杂了。
历史原因不用我说。而当前国内猪病越来越复杂的原因之一在于,只要有钱,谁都可以从外国引种,然而随着国外良种猪的不断引进,猪病也随之传入国内,以至“万国猪病荟萃中国”。而规模猪场,基本都是洋猪种(杜洛克、长白和大约克,简称杜长大)一统天下。中国的养猪业成了万国种猪的汇展台,更是集万国猪病之大成者。因此,密闭养猪(小环境实现原生态)势在必行。因为:
2003年的“非典”,为什么没有全面传播,也没有形成以后每年的爆发?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发现一例,隔离一例,甚至包括疑似病例。而我们养殖,不可能隔离疫病的源头(涉及范围太大、源头太多却又很渺茫),但是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无病畜禽隔离起来。就好像“把人装在笼子里”。而我们是把畜禽从出生到上市,全程都密闭隔绝起来,让疫病根本就没有传染畜禽的机会,简单说每一栋畜禽圈舍都是一个密闭的单元,它们就是一个个相对的孤岛。只不过“非典’是隔离病源(没有出来的渠道),而我们是隔断病源(没有进入的渠道)。有人也许要说:”那猪舍(鸡舍)不进猪、不进料、不进人吗?“那么,非典病人就不吃饭、不喝水、不用药、不护理吗?更有甚者:猪舍不进空气吗?其实,在密封的猪舍,在进气口使用适当的过滤器以及消杀就可预防空气传播。何况是空气经过高密度过滤后,再经过紫外线过流处理,疫病传播的几率几乎为零了。因此,隔断疫菌是没有问题的。至于“不死畜禽”,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感冒、伤寒、甚至拉稀还会死猪、死鸡呢,但这些病不仅容易治,更容易预防(比如保持舍内卫生清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干湿度合适等等,特别是粪便处理科学)。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用十种技术达到预防以及节料的作用。那么,十种技术真的可以节料10-15%吗?
首先,恒温可以节料。
第二,密闭养猪,少得病,不用药,可以节料。
第三,生态料槽可以节料。
第四,干净卫生(空气好、不潮湿、不腹泻)可以节料。
第五,不用药物每周消毒,可以节料。
第六,减小应激的影响也可以节料。
第七,供水科学,可以节料。
第八,养生态猪,不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而适时出栏,可以节料。
总之,保守估计,节料10-15%不是问题。而这不过需要进行养猪设备改造一下而已。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3-12-2 23:09: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22 12:2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