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了统计不准确的危害,也说了不进行分析的统计没有任何意义;但让统计为生产服务却并不容易,因为统计服务于生产需要一个系统;如原始数据的积累,数据准确性的鉴定,数据的分析,最后还需要措施的落实;而落实往往涉及到相关人员的利益,会遭到他们的阻拦。 曾有一个猪场,老板怀疑产仔数不准确,在亲自查猪数的时候,场内包括场长、技术员、饲养员一起行动,在老板准备进入的猪舍提前将多余的猪转移到其它猪舍;也曾有一个猪场,在发现采购价格偏高时,采购人员却以供货商断货进行要协。 保证数据准确,能为生产提供服务,需要管理人员时刻关注生产状况,掌握第一手材料;这一办法对小型猪场是可行的,但对于大型猪场却不可行,因为大猪场老板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事。 本人在管理大型猪场时,给两位场长制定了以下考核内容,一是配种数,二是受胎率,三是出栏加增栏,四是疫情,五是安全生产;配种数和受胎率代表种猪生产状况,出栏和增栏代表出生活仔和全群死亡率,疫情则代表全群健康状况,安全生产则代表猪场后勤状况;以上内容与场长制定的生产计划相对应,每月进行一次考核评定;通过上面的考核,连续几个月生产都比较平稳。 所以,在使用统计数据时,我认为高层管理人员抓主干,基层管理人员则抓细节,二者结合起来,猪场一定会平稳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