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10|回复: 0

肉鸭腿病发生的原因浅析和(理论知识,欢迎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8 16: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营养病因分析
1.1 钙缺乏
钙是维持鸭生理功能的重要矿物元素。钙缺乏是导致鸭群发生软腿病的主要原因。
1.1.1 饲料中钙含量不足。
1.1.2 饲料中钙磷二者比例不当。
1.1.3 维生素D不足,导致钙的吸收和利用障碍。
1.1.4 慢性胃肠疾病引起消化功能障碍。
1.1.5 光照不足以及缺乏运动。
1.2 锌缺乏
饲料中锌缺乏也会引起跗关节肿大,骨骼发生一系列变化而导致软腿病的发生。
1.2.1 缺锌地区的当地鸭群易发病。
1.2.2 饲料中钙盐和植酸盐含量过多,可与锌结合成不溶性复合物而降低吸收率以致锌缺乏。饲料中磷、镁、铁、维生素D含量过多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的缺乏也能影响锌的代谢,降低锌的吸收和利用。
1.2.3 慢性消耗性疾病,特别是慢性胃肠疾病可妨碍锌的吸收。
1.2.4 遗传因素对锌缺乏也有一定影响,主要是由于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的作用而导致锌的吸收量减少。
1.3 锰缺乏
饲料中锰缺乏也会引发鸭腿短粗症,即滑腱症,患鸭卧地不起,靠跗关节着地爬行。
1.3.1 某些地区的地质性缺锰导致生长的植物性饲料含锰量低。
1.3.2 鸭机体对锰的吸收发生障碍,如鸭群采食高磷酸钙的日粮,由于锰被固体的矿物质吸附而造成可溶性锰减少,导致锰的缺乏。
1.3.3 慢性胃肠疾病妨碍机体对锰的吸收。
1.4 饲料中植酸含量较高
植酸是饲料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之一,它除了限制磷、钙、锌、镁等矿物元素的利用外,还能与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结合,并使内源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降低,使整个日粮
的养分消化受到影响,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鸭软腿病的发生。
1.5 霉菌毒素中毒
饲料配制时使用霉变原料,如玉米、花生饼、棉菜粕等,导致霉菌毒素中毒,从而造成钙磷吸收障碍,骨骼脆弱,诱发蛋鸭发生软腿病。霉菌毒素还能造成蛋壳钙化不全,破蛋率高,皮下出血,容易挫伤,导致鸭群免疫反应差,对疾病易感性增强,蛋变小,蛋黄重量降低,受精率、孵化率下降,胚胎死亡增多。
2 预防与防治
2.1 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发病的根本措施。保持鸭舍干燥、通风,勤换垫料,适度放牧和运动,多晒阳光。确定鸭群适宜的饲养密度,种鸭产蛋期间,公母鸭比例要适当。按体质强弱、个体大小分群饲养。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定期饮水消毒,每周一次。运动场地定期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每半个月消毒一次。
2.2 针对不同的致病营养原因对症下药
2.2.1 供给营养平衡的饲料,保证日粮营养物质的全面供给,特别要注意蛋鸭饲料粗蛋白质与能量的动态平衡,不要使用高蛋白、低能量的蛋鸭料。
2.2.2 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确定不同的钙添加量,保证钙的正常含量及确定适当的钙磷比例。发生缺钙时,可每天每只鸭肌注维丁胶性钙(每毫升含维生素D500单位)1~2ml,1次/d,连注2~3d。对重症病鸭无治疗价值,应给予淘汰。
2.2.3 饲料中含锌量一般不足,通常用硫酸锌、碱式氯化锌、有机锌加入日粮中。
2.2.4 锰缺乏时,可提高饲料中锰的添加剂量至正常量的2~3倍,或使用有机锰,可达到改善骨骼强度的效果。
2.2.5 把好饲料原料关,禁止使用霉变原料,特别是玉米、花生饼及发酸、变质的米糠等。
2.3 病鸭针对治疗
对病鸭及时给予护理,补充饮水,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提高机体体质。注射抗生素等,以防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
3 小结
鸭软腿病的发病原因多样,及时确诊、对症治疗才能保证使鸭群的损失程度降至最小。由于患鸭发病后不能饮水、采食或划水,导致体力衰竭、休克或溺水死亡,因此,及时发现病鸭并隔离护理尤为重要。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4 02:4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