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奶牛; 微生物发酵;冠菌营养酵素; 乳房炎; 产奶性能。 近年来, 我国奶牛饲养头数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2006 年奶牛存栏数1216 万头, 比1998 年增长789 万头, 年平均递增率达16%. 但是奶牛业在快速发展中还存在单产水平低、原奶质量参差不齐、细菌总数超标、体细胞数过高、乳脂肪和乳蛋白达不到标准等问题, 奶牛 饲料生产技术与奶牛饲料产量与我国快速发展的奶牛业不相适应, 与发达国家相比, 不仅产量低, 新技术利用率和科技贡献率均存在很大的差距. 本研究根据奶牛的营养代谢特点, 运用动物微生态学原理,以发酵工程技术为核心, 利用活性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对豆粕、棉粕、菜粕等进行固体发酵, 将发酵产物按比例5%替代豆粕添加进奶牛全价饲料中。以达到提高奶牛抗病力和提高产奶量和原奶品质的目的, 在四川、陕西、新疆三省(区)6 个规范化牛场进行饲喂试验, 现将饲喂试验结果报告于后. 1 材料与方法 1.1 饲料的配制 豆粕、棉粕、菜籽粕等饼粕经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发酵后, 按比例5%替代豆粕添加奶牛配合饲料中,形成试验组;对照组使用同样配方的配合饲料. 发酵饲料——冠菌营养酵素由哈尔滨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负责生产。 1.2 试验时间和地点 于2011年4 月至2011 年10 月, 先后在四川、陕西、新疆三省(区)的6 个规范化奶牛场进行对比饲养试验,累计参加试验的奶牛339 头, 历时162 天. 6 个试验场的情况如下: (1) 四川阳坪某奶牛场饲喂试验: 2011 年4 月27 日-5 月7 日, 参试奶牛40 头, 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 头. (2) 四川眉山某奶牛场试验: 2011 年6 月2 日-7 月2 日, 参试奶牛48 头, 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4头. (3) 陕西西安某奶牛场试验: 2011 年6 月2 日-6月31 日,参试奶牛18 头, 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 头. (4) 新疆天山某奶牛场试验: 2011 年10 月18 日-11 月10 日, 参试奶牛48 头, 对照组24 头和试验组各24 头. (5) 新疆石河子某奶牛场试验: 2011 年8 月25 日-10 月5 日, 参试奶牛20 头, 对照组10 头和试验组各10 头) (6) 新疆伊利某奶牛场试验: 2011 年7 月5 日-8 月10 日, 参试奶牛165 头, 对照组74 头, 试验组91 头. 1.3 试验方法 在6 个试验场内, 分别选择体重、胎次和泌乳天数接近(泌乳中后期)的奶牛随机地分成两组, 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试验组. 对照组保持不变, 饲喂原配合饲料, 试验组饲喂按5%比例冠菌营养酵素替代豆粕的配合饲料,配合饲料为同一配方. 1.4 测量指标 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于试验正试开始前三天和结束前三天测定泌乳量、乳蛋白、乳脂肪、乳糖、干物质含量以及鲜奶中的体细胞数. 2 试验结果与分析在三省(区)的6 个规范化奶牛场进行饲喂试验的结果见表1. 2.1 防治乳房炎的效果 从表1 可以看出, 在测定的四个试验场中, 试验组奶牛的体细胞数在饲喂发酵蛋白饲料(冠菌营养酵素)后均呈下降趋势, 体细胞数下降了88~175 万个/ml, 而对照组中有两个试验场(试验场1 和2)的体细胞数不降反升, 除试验场6 体细胞数下降较多外, 试验场3 的体细胞数略有下降. 对照组体细胞数平均下降51.21 万个/ml, 试验组平均下降129.50 万个/ml, 比对照组多下降78.29 万个/ml. 2.2 对产奶量的影响 从试验结果不难看出, 产奶量提高幅度与体细胞降低幅度呈正相关. 由于参试奶牛均为泌乳中后期的奶牛,所以, 对照组奶牛的泌乳量均呈下降趋势, 而试验组1 和2 的奶牛泌乳量不降反升, 其余4 组的泌乳量虽也呈下降趋势, 但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小, 说明发酵饲料(冠菌营养酵素)对提高泌乳中后期奶牛的产奶量或减缓泌乳量的下降有明显效果. 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多产奶1.08kg/头/天. 2.3 对乳蛋白含量的影响 试验组乳蛋白含量提高到3.5%以上的占试验数的33%; 提高到3.24%以上的占试验数的67%, 充分说明该生物饲料对提高原奶中乳蛋白有显著作用. 2.4 经济效益分析 据四川眉山某奶牛场的饲喂试验证明, 对照组与试验组相比, 试验组饲料成本比对照组平均降低0.4 元/头/天, 由于产奶量增加使销售收入平均增加3.6 元/头/天, 由于原奶质量的提高, 增加销售收入平均2.5 元/头/天.三项合计每头奶牛提高经济效益6.5 元/头/天, 如按305 天计算, 每头奶牛年提高经济效益1982.5 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