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辉
价格竞争是指企业运用价格手段,通过价格的提高、维持或降低,以及对竞争者定价或变价的灵活反应等,来与竞争者争夺市场份额的一种竞争方式。
价格竞争是目前饲料企业经营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是企业竞争力在市场上最直接的体现,它能使企业持续前行,也能使企业衰退败亡。然而,目前来看,多数饲料企业在价格竞争上却陷入了困境。 困境之一:行业整合明显提速
2010年,全国饲料生产企业数量为10843家,相比2009年,减少1448家。共有22省份的企业绝对数量都在不同程度缩减。其中广东454家,相比2009年,减少141家;山东899家,相比2009年,减少233家。
2010年,年产50万t以上的大型饲料企业由2005年的17家增加到2010年的30家,饲料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42%,比2005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明显加快。
企业单产规模也逐年提高。在小型饲料企业数量减少的同时大型饲料企业加速发展。据统计,2010年,饲料企业的单产规模在不断增加。年产10万t以上的企业数量从上年度的249家增加到283家,增长34家,和2003年相比增长4倍多(表1)。
行业整合既然明显提速,对于多数饲料企业而言,将逐渐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活力,只有少数能大幅提升性价比的企业,才会在这波大潮中胜出。
表1 2003-2010年产10万t以上的单个企业数量
困境之二:原料进入高成本时代
近几年来,饲料原料的价格持续上升,随着国内原料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更深接轨,可以预期,饲料原料的价格将居高不下,原料明显进入高成本时代。
原料成本占饲料产品成本的70%-80%,原料涨价了,饲料产品不涨价,企业的利润就会降低甚至赚不了钱。由于饲料行业是买方市场,原料成本的上涨难以完全传导到养殖终端。新的问题又来了,饲料产品涨价多少?涨多了,若竞争对手比你涨的少,下游的养殖终端可能会流失;涨少了,企业可能会吃亏。于是,饲料企业陷入苦恼的境地。
困境之三:人力成本逐渐抬高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饲料行业的人力成本逐渐上升,随着国家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可以预期,饲料行业的人力成本将继续抬高。饲料产品的成本发生了变化,它的价格需不需要调整?调整到什么程度?又是饲料企业一个伤神的问题。
困境之四:饲料产品的利润率逐渐下降
对比20世纪八九十年代,现在的饲料产品利润率已经明显下降,而且这种趋势并未削减。作为一个基础的加工业,随着产业的发展,产品利润率的下降回归是个客观规律,这个过程将一直延续到产业的整合基本完成,到那时,饲料产品的利润率才会基本稳定,并会有所回升。
有一定的盈利,饲料企业的持续发展才会有活水。当饲料产品的利润率跌到一定程度后,一些饲料企业会发现,产品不涨价,利润将不足以维系企业的良性发展;产品涨价,养殖终端可能又不接受,企业于是处于两难之中
困境之五:饲料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绿色安全已成新的热点
食以安为先。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产品质量提升的最大推动力。近年来,瘦肉精等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促使社会将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饲料产品的质量也会因此加快提高,生产绿色、安全、高品质产品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产品附加值、更多的市场机会及更宽阔的市场空间。
然而,这意味着高成本,高成本又意味着高价格。但是,对于养殖场(户)会不会接受,饲料企业心里其实是没有底的。
困境之六:中小饲料企业的产品难以差异化
谁都不想在红海里厮杀,谁都想在蓝海里轻松收获。然而,饲料行业是一个同质性很高的基础加工业,除了极少数专注于特种饲料领域的企业,多数中小饲料企业的产品注定难以形成差异化。这种情况下,价格就成为这些企业的主要竞争手段。相比大企业的品牌优势、服务优势、资本优势等,中小饲料企业要想赢得市场,除了在价格上做文章,其他的选择并不多。
困境之七:客户越来越“难伺候”
从最初的质量合格,到物美价廉,到售后服务,到全程保姆式服务,在饲料行业完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过程中,养殖终端的客户也是越来越“挑剔”。
这种“挑剔”其实是养殖终端成熟的表现之一,同时能促进饲料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是需要提倡的好事。然而,由于中小饲料企业的资源有限,其所能提供的服务是有限度的。例如,六和集团“龙头企业+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养殖场+保险公司+养殖合作社+专业服务组织”八位一体模式下的全方位保姆式服务,不仅中小饲料企业提供不了,就是大型饲料企业仿效也有难度。
当客户越来越“挑剔”时,中小饲料企业吸引客户的注意力也就越来越难,慢慢的,价格就成为不得不的选择。
困境的归宿
产品价格虽然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但产品成本、供求状况和竞争状况是参与价格竞争要考虑的三个基本因素。一般来讲,成本是价格的基础,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当然,产品价格虽来源于成本,但又不完全取决于成本,成本是相对稳定的,价格是不断变化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供求状况和竞争状况则是价格的决定因素;事实上为了赢得竞争,竞争对手的价格,往往就是企业在参与价格竞争时首先要考虑的一个调节因素。
在笔者看来,由于上述困境存在的因素难以消除,饲料企业价格竞争的困境,其归宿已趋明朗:“价格战”不可避免。因为养殖户(场)对产品的需求是趋于低价高质的。他们总想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更好的产品,这一点看似与企业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相矛盾,但是从市场发展上看,却实实在在地促进了饲料行业的发展。因为决定饲料市场的,是养殖户(场),不是饲料企业。
一个饲料产品的价格因竞争而逐步降低,是牺牲饲料企业和代理商利润空间换来的,是亲用户的举动,很正常。当微利或无利甚至负利时,又将逼使包含新技术的新产品诞生,这就是发展。竞争必然会将不力的企业淘汰出局,市场进行重新分配,这就是进步。那些熟谙价格战的饲料企业,如同市场中的一条无情的鞭子,抽打着不思进取的企业的屁股,逼着他们不断更新技术,控制成本,跟上市场的需求。他们是平静水塘中的一条鱼,有了他们,饲料市场才活泼地充满着生机;有了他们,饲料行业的发展方向才会在“行”上而不是“言”上,由企业导向逐渐转为顾客导向。
当前,饲料市场的整合明显快速化,今后的几年内,多数中小饲料企业将在这一过程中被淘汰。这些企业多半不会主动退出,由于持续的“价格战”能淘汰没实力的企业,鼓励做大、做强,优化资源分配,有助于饲料安全。因此,“价格战”事实上是推进饲料市场整合的有效手段。
直面“价格战”
价格战给养殖户带来了实惠,还是扰乱了市场?
价格战是饲料企业致胜的法定,还是伤害了竞争双方的“双刃剑”?
“价格战”看上去对饲料企业是坏事,因为降低了企业利润。然而冷静下来想一想,只有在残酷的竞争中优生劣汰,才会促使那些优秀的饲料企业去积极地寻找市场需求,开发更先进的技术,更有效地降低成本,扩张生产能力,为养殖户(场)提供安全优质的产品,间接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动物源食品。这样的市场才是符合商业和社会道德的。山东六和集团20世纪90年代时还很小,就是因为勇于面对“低价策略”,实施“微利经营”的战略举措,从而帮助企业获得长足发展,仅用10余年时间,年饲料产量即达到1000万t,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饲料企业。
一个有追求的饲料企业,不会困惑于“价格战”,相反,他会非常欢迎“价格战”,因为每一次“价格战”之后,就意味着一次市场的重组,意味着一次良币驱除劣币,意味着那些已经开发好的市场会慢慢流入他们手中。
因此,“价格战”并没有扰乱市场,而是给养殖户带来了实惠。
因此,“价格战”并不是伤害竞争双方的“双刃剑”,而是在见证优胜劣汰。
市场面前人人平等,是贵为良币?还是成为被最后一根稻草压跨的骆驼?显然,根子还是在企业自身,而与市场无关。让企业更“血腥”一些,让价格战来的更猛烈一些,这样的商业环境,才是世界级饲料企业成长的摇篮。
打好价格战的几点思考
价格战应不应该打是一个问题,怎么打又是一个问题。从饲料行业的特点来看,饲料企业进行“价格战”,以下几个关键点需要把握好:一是确保饲料产品的质量不缩水;二是确保企业的服务不缩水;三是确保企业内部的成本能够承受;四是确保整个供应链所有的企业有利可图,对上游的供应商千万不可以杀鸡取卵,将他们逼到无利可图,那么价格战也就休矣;五是确保企业不是通过压榨员工,特别是核心员工的劳动来降低成本,否则一旦内讧则企业就伤大了。
价格竞争是竞争对手易于仿效的一种方式,很容易招致竞争对手以牙还牙的报复。 价格竞争往往使资金力量雄厚的大企业能继续生存,而资金短缺、竞争能力脆弱的小企业将蒙受更多不利。对于饲料企业,理论上而言,构成其产品成本的环节都可以成为“价格战”的途径,但对于中小饲料企业来说,面对大型饲料企业的原料成本优势和资金优势,其实可选择的余地很小。降低产品利润率是最直接有力的方法,但它是把双刃剑,不管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用时要慎。必须要用时,一要快,二要狠,三要少伤己,四要能很伤敌。
饲料企业面对价格竞争的困境,其实反映出这些企业缺少能力顺应新的环境,或者缺乏战略魄力,惶恐自己会在“价格战”下被淘汰罢了。
利润回归是产业发展成熟的表现,加之基础加工业的行业特色,决定了价格战是饲料行业的必然之路。尤其近年来大型饲料企业上市增多,这些企业在上市后,在业绩压力下,有强大的扩张需求。由于饲料行业的市场容量已处于稳定的增长期,上市饲料企业的扩张将主要停靠抢占其他饲料企业的市场,在资本的力量面前,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是维持目前的价格竞争策略“等死”?还是趁尚有一定的利润空间时,抢先放手一搏通过调整价格抢占市场?不同的选择体现了饲料企业胆略和战略眼光的不同。换言之,饲料企业在价格竞争中的困境,其实不在于行业环境的变化,而在于企业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