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猪圆环病毒病(PCVD)简介
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s,PCVD)是继猪蓝耳病(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之后新发现的猪的重要传染病。猪圆环病毒(PCV)是目前兽医学发现的最小无囊膜单股DNA动物病毒粒子,根据PCV的致病性、抗原性及核苷酸序列,将PCV分为PCV1和PCV2两个型,PCV1对猪为非致病性的,猪圆环病毒2型(下文提到的圆环病毒都指猪圆环病毒2型)为该病的病原,有两种基因型,PCV2a和PCV2b,一般认为后者在猪场的感染率更高,致病力也更强。PCV2与猪的很多疾病综合征有关。如:猪圆环病PCV2现在被认为是断奶后多系统综合征(PMWS)的主要病因,而且还与猪繁殖障碍、母猪流产死亡综合征(SAMS)、育肥猪的慢性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和猪皮炎和肾病综合症(PDNS)有关。由于该病发病不像蓝耳病那么严重、症状不那么明显、传播速度也低。因此,往往被人们忽视,等到圆环病毒已经在猪场大面积感染时,再想办法控制往往已经无计可施。
猪圆环病毒病已呈世界性分布,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影响。2000年左右圆环病毒2型在亚洲首次出现,然后逐渐自扩散传播,感染率和发病率越来越高据估计,该病在欧盟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亿欧元,在美国的影响仅次于猪蓝耳病(PRRS),估算每年损失约5亿美元。圆环病毒病在我国也普遍发生,侵害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及怀孕母猪。表现为流行范围广、阳性率高、混合感染严重、种猪感染率高等特点,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在2006年和2007 年,圆环病毒也是我国“猪无名高热症”的重要病原之一。因此,深入的了解这种疾病并做好防控工作是目前养猪业的当务之急。
2 、圆环病毒感染主要临床表现
目前圆环病毒型感染在我国猪群中普通存在,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和亚临床感染,且以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多见,常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目前的研究认为,圆环病毒主要可引起猪的以下病症。2.1 断奶后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PMWS)
圆环病毒会引起断奶后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 PMWS)很多猪场都有这样的经历,产房的哺乳仔猪相对生长良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但是断奶以后经常会有一些猪只变得消瘦、皮肤苍白,有时还会伴有一些呼吸症状或消化道症状,一些猪只慢慢停止生长,变成僵猪。这些病猪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特别的消瘦,脊骨明显的突出,使用各种药物治疗也无济于事。PMWS多发于5~8周龄仔猪,发病率为5%~50%,死亡率为8%~35% 。主要临床症状为进行性消瘦、被毛粗乱竖起、皮肤苍白、呼吸道症状以及发热。个别猪只眼睛有分泌物,有的仔猪出现腹泻,还有的出现关节肿大的现象。患病的猪只全身淋巴结明显肿大,最后会因为身体衰竭或继发的细菌感染而死亡。因此,当感染圆环病毒后会使猪群的死亡率和淘汰率均不断的升高。另外,即使感染圆环病毒的猪只不死亡,也会严重的影响生长速度,大大推迟猪只的出栏时间。一般认为引起PMWS的主要病原除了圆环病毒之外,也有蓝耳病病毒和细小病毒等的参与。
2.2 猪皮炎肾病综合征( PDNS)
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orcine dermatitis and nephropathy syndrome,PDNS)是圆环病毒引起的另一种重要的病症,通常发生在8~18周龄的猪。该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在患猪皮肤表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颜色由红色到紫色的斑块,这种病变常见于臀部、耳朵、四肢及腹部,但也可能发展到胸部、侧腹部及耳部。轻度感染猪只不发热,这种皮肤病的猪无痒感,不会靠着门舍擦痒。严重感染的猪除了以上的皮肤病变外,还表现皮下水肿、跛足、发热、厌食、精神萎靡、消瘦、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以及苍白等症状。也有突然死亡病例,但并不常见。剖检病变主要表现肾肿大,皮质苍白,有大量直径为2mm~4mm的红色点状出血斑;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血;关节出血和肠道出血。显微病变为。真皮和皮下组织出现坏死性血管炎,常涉及到毛细血管、小血管和中等大小血管,甚至动脉,并常伴随有表皮坏死和溃疡;肾出现纤维素性肾盂肾炎和间质性肾炎。
2.3圆环病毒相关的繁殖障碍
圆环病毒相关的繁殖障碍主要表现为发病母猪发生流产、死胎,随着圆环病毒在母猪群感染率的增加.木乃伊胎的比例随之增加,新生仔猪死亡及断奶后仔猪死亡率也会增加。在死胎和新生仔猪中最常见的病理损害为,肝脏出现慢性淤血,心脏出现心肌肥大及严重的非化脓性、坏死性或纤维素性心肌炎,在胎儿心脏和其它组织中可以分离出大量的圆环病毒粒子。
2.4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PRDC)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是一种严重危害生长育肥猪的疾病。该病主要发生于10~18周龄的猪,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嗜睡、厌食、发热、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等。其组织学特征是患猪出现亚急性到慢性肺炎病变,主要表现为肺部广泛性的炎症。圆环病毒病和蓝耳病病毒一样可以造成猪群的免疫抑制,从而诱发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尤其以病猪的呼吸道问题最为明显。具体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和呼吸困难,有时部分猪只表现全身潮红的败血症症状和因微循环障碍导致的耳尖、尾端、股、前肢腋下皮肤充血、出血和淤血斑点。剖检可见大叶性肺炎、坏死性肺炎、胸膜肺炎、心包炎、浆膜炎、胸水和腹水增多等。由于呼吸道综合征往往是混合感染,所以应采集病猪的病料或者血清送实验室做PCR检测才能更好的确诊。
2.5消化系统的疾病
圆环病毒也会导致猪只的下痢。大部分圆环病毒相关的肠炎都发生在生长育成猪。圆环病毒相关的肠炎大都表现为亚急性或者慢性的回肠炎症、肠黏膜增厚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镜检可以看到大量的肉芽肿病变,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可以确定其中含有大量的圆环病毒抗原。
2.6 “无名高热”
目前普遍认为在2006年和2007年爆发的所谓猪“无名高热症”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其中包括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感病毒等以及多种细菌性疾病的参与。引起免疫抑制之后继发其他病原感染,导致病情的严重和复杂化。除了蓝耳病病毒外,也要控制好圆环病毒病,这对防治猪“无名高热症”的暴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3 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
3.1 发病机制
PCV的生物学特性决定感染宿主细胞时表现出嗜组织特性,猪生理发育特征导致PCV感染不同年龄猪时,产生具特征性的疾病和临床表现。猪体组织细胞增殖过程中生理方面的变化和产生的细胞因子,为PCV感染及在细胞内复制增殖提供条件,PCV感染宿主细胞后又影响其正常分裂增殖。仔猪感染PCV后导致免疫抑制而发生PMWS,是PCV引起危害最大的疾病。根本原因是PCV引起淋巴细胞的分裂增殖障碍,不能及时地补充凋亡淋巴细胞而破坏淋巴组织器官正常功能。PMWS感染猪群出现疫苗免疫效果低下和免疫抵抗能力下降,易继发和混合感染其它病原,导致发病猪群高死亡率。PCV感染猪后能长期存在体内,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引起PCV在猪群中流行,尤其是种猪群的持续性带毒危害严重,是仔猪发生PMWS的根源。
感染圆环病毒后,如果抵抗力强,猪只就会清除掉病原.猪体就保持健康;如果抵抗力低下,可能导致免疫抑制成为PMWS猪,或者导致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皮肤和肾脏,就会诱发产生PDNS。圆环病毒严重侵害猪的免疫系统,病毒存在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组织细胞和胸腺巨噬细胞内,这导致患猪体况下降,形成免疫抑制。在感染圆环病毒的病猪鼻粘膜、支气管、肺脏、扁桃体、肾脏、脾脏和小肠中都可以检测到圆环病毒粒子存在。胸腺、脾、肠系膜、支气管等处的淋巴组织中均有该病毒,其中肺脏、肾脏及淋巴结中检出率较高。由于免疫系统无法产生正常的免疫反应,感染圆环病毒的猪只对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迟缓而微弱;低致病性微生物就可以引发疾病;在一窝猪中有一头以上发生无法解释的出生期发病和死亡。
3.2 感染途径
猪对圆环病毒具有较强的易感性,感染猪可自尿液、粪便等废物中排出病毒,经口腔、呼吸道途径感染不同年龄昀猪只。怀孕母猪感染圆环病毒后,可经胎盘垂直传播感染仔猪。人工感染PCV血清阴性的公猪,其后精液中含有圆环病毒的DNA,说明精液是另一种传播途径。用PCV人工感染试验猪后,其它未接种猪的同居感染率是100%,这说明该病毒可水平传播。圆环病毒的带毒猪和其它猪只的密切接触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该病也可通过被污染的衣服和设备进行传播。
4 圆环病毒的综合防控
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大多与生产管理情况有关,养殖生产中任何一个环节有所疏忽,都有可能感染并促发圆环病毒病及相关疾病。因此,生产上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加强饲养管理,完善安全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要加强饲养管理,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如:禁止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及时处理粪便,搞好猪舍通风换气,改善舍内空气质量,降低饲养密度,保持舍内清洁卫生;禁止外来人员进入猪场生产区,进出猪场的车辆、人员,必须经过严格消毒,要将消毒工作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免疫、剪齿、断尾、阉割、打耳号等,都要严格消毒,空圈要彻底冲洗、消毒,至少留出1周的间隔时间;使用高质量的饲料,适当提高饲料中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水平,保证充足的饮水,提高仔猪的抵抗力;务必切实做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瘟、猪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因为这些疫病也能影响猪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抑制,会增加对圆环病毒的易感性。具体措施如下:
4.1疫苗免疫
使用疫苗是控制圆环病毒病最好的办法。圆环病毒疫苗在猪场应用几个月后可以明显地看到猪群的健康程度大幅度提高,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饲料转化率提高,上市时间缩短,胴体品质提升。接种圆环病毒疫苗可以参考如下程序:
第一次应用:经产母猪及公猪同一天免疫然后,过2周再免疫1次。后备母猪及年青公猪:配种前免疫2次,间隔2周。怀孕母猪:在怀孕10及12周龄。公猪:每3~4个月1次。仔猪:在5及7周龄各免疫1次(如果母猪没有免疫,仔猪免疫可以在2周和4周龄各1次)。同时可在每次注射疫苗前10天和后10天在日粮中添加1%的“促免1号”可缩短免疫空白期,增强抗体效价。一般来说,圆环病毒阳性的猪场使用4~8个月疫苗后就变得很稳定。
4.2加强饲养管理
4.2.1严格环境消毒
圆环病毒分布广泛,对外界环境和一般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72℃的高温环境下也能存活一段时间,但对苯酚、季胺盐类化合物、氢氧化钠、氧化剂等较敏感。因此,环境消毒时应使用高效消毒剂,有疫情威胁的猪场,每周用2%~3%的氢氧化钠溶液喷洒猪舍内外墙壁和猪圈地面,1h后将舍内地面和下部墙壁用清水冲洗干净。日常消毒可使用百毒杀、菌毒灭、速效碘、威力碘、0.3%的过氧乙酸、0.5%的强力消毒灵等。
4.2.2 淘汰亚临床感染的母猪
圆环病毒能通过母猪胎盘在怀孕期感染胎儿,所以最好根据猪场的生产记录,结合观测母猪的外形、毛色、奶水等指标,淘汰掉那些生产性能不佳的母猪。
4.2.3 良好的初乳管理十分重要
研究表明:母源抗体水平高低,是决定仔猪能否抵御圆环病毒感染的重要指标;母源抗体水平越高,保护力越强。因此当仔猪获得了足够的母源抗体后可以保护仔猪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免受病原的侵害。而仔猪获得母源抗体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初乳,所以,对于一些弱小的仔猪,可以人工帮助它们吸食初乳。对于某些奶水很好的母猪,可以将她们过剩的初乳收集起来,放在冰箱里保存,然后人工喂给没有初乳的仔猪。注意一定要控制好无乳综合症,因为这会导致仔猪无法从初乳中摄取母源抗体。同时可在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2%的“牲命1号”可显著提高母猪泌乳的质和量,可为仔猪提供充足的初乳保证。
4.2.4重视仔猪护理
猪圆环病毒主要造成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一般在断奶后2~3周开始出现发病个体,但实施早期隔离断奶的猪场,10~14日龄断奶仔猪也有病例出现。因此,加强仔猪断奶期的饲养管理,帮助仔猪顺利度过断奶关,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减轻断奶应激,断奶后,仔猪群应在原产床停留5d,要尽量以原窝仔猪为基础组群,断奶仔猪要饲喂优质乳猪饲料,同时在开始断奶后在日粮中添加1%~2%的“护仔康1号”饲喂15天,使仔猪顺利渡过断奶应激关;同时要重视搞好猪舍环境调控,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带来对仔猪的不良刺激。
4.2.5寄养的注意事项
寄养有时可以导致疾病的传播,比如某头母猪如果带有圆环病毒,那么如果把它的仔猪寄养到其它的母猪那里,就会把圆环病毒带给原本健康的母猪,也会传染给其他整窝的仔猪。因此,如果需要寄养,就要专门挑出一头奶水比较好的母猪,然后把所有需要寄养的仔猪都放到它那里,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疾病的传播。
4.2.6避免应激因素
气温的变化、寒冷及潮湿会导致仔猪免疫力下降,所以天气转凉时要注意猪舍的保温,而天气炎热时要注意散热。霉菌毒素会诱发圆环病毒病,所以,在霉菌毒素高发的季节要在饲料里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并要保持猪群食槽的清洁,防止饲料的酸败变质。
4.2.7病猪栏有效隔离病猪与健康猪的流动,做好监测和淘汰
建议定期的挑出病猪、弱猪,把它们放到病猪舍,比如:断奶当天将病仔、弱仔转到病猪舍;保育舍打完第二针猪瘟疫苗后观察,将不健康的猪只转到病猪舍;保育猪转到小猪栏后观察,将体况不好的小猪转到病猪舍
4.2.8注意猪群的流动
以周为单位,采用全进全出;断奶仔猪按重量分等级A、B、C、D组,严禁不同大小不同批次的猪只混养,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保育舍内抗生素的使用量。
4.2.9消灭可疑传媒
各种迹象表明,老鼠极有可能是猪圆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养猪场务必搞好灭鼠工作。同时,养猪场还应注意防止飞鸟进入,注意消灭各种吸血昆虫,防止吸血昆虫传播虫媒病,并引发猪圆环病毒病
4.2.10定期检测公猪的精液
有研究表明,在我国,公猪精液的圆环病毒阳性率较高,很多猪场在采取了严格的饲养管理后仍然不见圆环病毒阳性率有所降低,很可能就是因为忽略了对公猪精液的把关。公猪的精液可带毒,通过交配传染给母猪,母猪又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染给胎猪,造成仔猪早期感染,所以,清除带毒猪并净化猪场十分重要。规模化养猪场应采取全进全出制,种猪场必须定期对种猪进行检疫,及时淘汰血清阳性猪,禁止从疫区引进种猪,购入的种猪必须隔离饲养1个月,健康者方可进入猪场生产区。
4.2.11针对木乃伊胎
如果木乃伊眙很多,就一定要打细小病毒疫苗,因为细小病毒和圆环病毒混合感染容易造成高比例的木乃伊胎,所以在圆环病毒存在的猪场,经产母猪每次产后都要注射细小病毒疫苗。
5临床用药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5.1防止免疫抑制
因为圆环病毒主要侵害猪的免疫系统,所以,临床上应禁止使用甲砜霉素、卡那霉素等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除发生皮炎与肾病综合征外,也不宜使用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皮质激素类药物。
5.2慎用磺胺药物
磺胺类药物对猪附红细胞体没有抑制作用,在临床病例中,圆环病毒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较为普遍,所以,对皮肤发红或出现紫斑、有明显黄疽症状的病猪,不应选用磺胺类药物。
5.3适量补充维生素
在养猪界,滥用抗菌药物和饮用消毒剂的现象相当严重,这种做法有明显的不良后果,即抑制或杀灭猪消化道内的正常菌群,若合成B族维生素的菌群受到抑制,就会导致B族维生素缺乏。因此,临床治疗病猪时,要注意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
6 结语
PCV不仅是引发PMWS、PDNS、PRDC等的元凶,也是引发其他传染病的诱因,正是其破坏了猪体的免疫系统才加剧了诸如蓝耳、伪狂、猪瘟等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国内外学者虽然对PCV做了大量的研究,但迄今为止,有关PCV的致病机制、免疫学机制、防控措施、疫苗免疫效果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尚待澄清研究和探讨。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