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3-7 09: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句,双螺杆具有自清洗功能,螺旋壳基本上是分段可调换的。
另外去找了资料,膨化有优点的同时也是有缺点的,下面完善下这方面的回答:
主要是对饲料的成分或多或少有些不利影响,当然多是相对而言,充分利用有利的一面,并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不利影响,就可以获得最佳膨化效果:
一、对 淀粉的影响 高温、高压、水分作用下,谷物中的淀粉在50~60度开始膨胀,豆类淀粉在55~75度时候开始膨胀,并逐渐丧失原有的结晶状结构。随温度升高,吸水膨胀迅速进行,一旦淀粉粒破裂,其中的物质就会跑出来,使原淀粉粒变成空囊,进而形成一种可塑性的熔化的物质,即发生糊化。胡华后的淀粉具有粘性,并随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淀粉的熔点与原料的水分含量有关。
机械作用对淀粉的糊化作用也较大。
研究表明:能量的输入与淀粉糊化度不成线形关系。对于正在膨化的小麦,淀粉的糊化随着膨化机输入能量的不断增加而加速,因而能量输入恰当,可以提高膨化的效率。
除了糊化外,在膨化的原料和饲料中,淀粉会部分水解呈糊精,因而改善了动物体内酶的消化条件,特别是水解后的淀粉会刺激仔猪、生长猪胃中乳酸的产生,维持动物正常的体内PH值,抑制动物肠道中有害微生物的数量。膨化饲料中能检测出的细菌数低,基本上可以消除致病微生物。
二、对蛋白质的影响 饲料原料中的蛋白质经过适度热处理后可以钝化某些蛋白酶抑制剂,如抗胰蛋白酶、脲酶等,提高消化利用率。经过膨化的蛋白质的分散系数(PDI)会有所降低,但对蛋白质含量无影响很大.当无大量
淀粉存在时,膨化会降低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但当大量淀粉存在时,糊化的淀粉会与蛋白质进行物理结合,此时简单的水抽滤法不能将这些蛋白质去除,故较难检测出,从而影响蛋白质分散系数的测定值.但在动物消化道中,消化酶很容易消化糊化淀粉,释放出被结合的蛋白质.
采用高温短时膨化,饲料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利用率降低不明显.就热处理强度与蛋白质分散系数的关系而言,在相同的淀粉糊化度下谷物类的蛋白质分散指数随热处理强度的增加而降低较少,但豆类的降低很多.
三、对脂肪的影响 微生物分泌的脂肪酶,导致饲料中的脂肪在储存中酸败。这些脂肪酶在50~75度下会失活。故经过膨化处理后脂肪酶完全失活,饲料中的绝大部分微生物也被杀死,进而有利于饲料的储藏能力。膨化后饲料的游离脂肪酸含量有所提高,另外,低密度的蓬松结构使脂肪易被氧化。故在饲料中或在油脂中添加抗氧化剂是必要的。膨化饲料,由于膨化过程中脂肪与淀粉基质结合而难以浸出,故纵的测定量会有所降低,但这一作用对制造高质量的颗粒有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