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280|回复: 30

《发酵豆粕工艺方向初探》课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8 10: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酵豆粕工艺方向初探

1,   发酵技术是怎样的行业技术
1.1在行业外看发酵技术特点
发酵技术是严格依赖发酵行业的行业技术(不是笔误,不要嫌拗口),首先,必须认定发酵是工业而不是手工业更不是农业。其特点除了具有工业的普通要求(成本预知,过程稳定等),还具有典型行业性,这个行业性表现如下(3点)
1.1.1较高(在工业上讲,甚至是“最高”)的技术合成
人员,专业性,系统工程,化工,软硬结合
1.1.2成本核算对盈亏点的模糊与敏感的矛盾,要求高毛利
发酵过程风险成本,25%毛利的行业内在盈亏点,高毛利对产品稳定性的支持
1.1.3对规模的内在要求
自然地,得出没有高复合,大规模就没有在行业内面对同行的竞争优势。
1.2与大宗原料处理结合时的矛盾
1.2.1大宗原料处理理想状态要求简单与发酵工艺本身的复杂过程(相比机械制造和化工)
1.2.2大宗原料处理要求的尽量低成本与发酵技术盈亏点
这两个矛盾将贯穿发酵豆粕工艺方向选择的始终
2,   技术理想状态下(不考虑1.2提到的矛盾)发酵豆粕怎样与发酵技术结合
2.1工艺过程就是用典型发酵技术,在不计成本的前提下,工业规模处理豆粕
2.2工艺过程选择
2.2.1菌株选择
代谢强度,抗逆性,过程可控性
2.2.2工艺过程
原料处理,培养,后处理
2.3任何照顾成本试图对工艺的简化都是对发酵行业,甚至是工业的偏离,由于工艺方向上的偏移实际上也同时带来操作精度的偏移,所以其偏离速度与简化程度的平方成正比
F(x)=cm2-----m为大于1的正数
如果不想频繁出现废品,解决矛盾的方法只能是严格工艺,提高发酵豆粕的附加值
2.4通过把发酵过程风险成本转嫁给用户的方法,实现简化工艺,降低成本的目的,当击穿发酵行业内在盈亏点要求的25%的毛利时,就已经不是发酵行业的技术了,也就是不是发酵技术了----应用非发酵的技术处理豆粕,不在本讲座涉及内容内,成功了,表示祝贺,失败了,表示鼓励。但请不要把这种与发酵行业无关的技术等同于发酵技术。
3,   现存流行发酵豆粕技术问题分论
3.1原料不灭菌行不行
灭菌的意义:蛋白变性,微生物代谢环境清零,最后才是灭“菌”
3.2厌氧发酵行不行
发酵时间与发酵过程风险的关系
3.3多菌种共同发酵行不行
现行数学模型不提供这种控制模式
3.4不灭菌,加糖蜜等外源营养,然后厌氧多菌种发酵行不行
实际上是以豆粕为载体,利用糖蜜,经过多菌种演替过程消耗了大量不必要消耗的能量后,培养一点乳酸菌
在微生物学角度讲,完全可以用不发酵的豆粕加点乳酸菌代替----这样更省钱,而且,更稳定
4,   工业化发酵豆粕技术概说
此处为提问,愿意回答任何与发酵有关,而与发酵豆粕有关或无关的问题
谢谢!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8 11: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课程是已经讲过了,听过课和没听过课的朋友感兴趣的可以提点问题,在此,我会做一下比较简短的回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8 18: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上发酵豆粕产品也不算少,研究发酵豆粕的行业人士也不少,但究竟实际如何, 一直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8 19: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是,现在的市场的发酵豆粕均不是李老师的工艺流程,但使用起来效果确实不错,包括国家将要发布的标准,也是针对这种发酵豆粕,这如何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8 19: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阿良说的对。我们使用起来效果不错,但不稳定。不知你遇见过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8 19: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使用的发酵豆粕,确实比豆粕好一些,呵呵,但是要达到乳猪料消化道要求,呵呵,还差一些距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8 20: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生活123 发表于 2012-11-28 19:48
阿良说的对。我们使用起来效果不错,但不稳定。不知你遇见过不?

   效果不错很泛泛。每个人理解的效果不错,都不一样。能否量化呢?不稳定也是一样?这些都是形容词,就和国人煮菜一样,放少许油,少许盐,或者云云,所以外国人就很难学会掌握中餐,但是国外就是多少g,烤多少分钟,等等,都是量化的。所以快餐能不需要厨师就能培训会。如果我们能量化可能更好理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8 22: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良 发表于 2012-11-28 19:07
问题是,现在的市场的发酵豆粕均不是李老师的工艺流程,但使用起来效果确实不错,包括国家将要发布的标准, ...

前段时间,有朋友(解哥)去美国----可能是大豆协会邀请的吧,去的人还挺多的----回来后,朋友说,美国人认为,发酵豆粕应该用曲霉。
我说,就是应该用曲霉啊,我都在国内讲了8年了,只不过没人听我的而已----按照标准发酵工程思路,就只能选用丝状真菌,而里面的和食品通用的霉菌,如曲霉,毛霉,根霉里的一些菌株,必然是首选,这是毫无疑义的。同时,面对豆粕的多糖,糖蛋白及蛋白(抗原结构),选用任何细菌都是不可理喻的。
另外一位朋友(王哥)在场,他说,你得看国内具有这方面发言权的,是哪一个人群啊。
------
后来,王统石先生与我聊到他们饲料方面的一个问题,他说,有出国的人,告诉他说德国的乳猪料,像他现在做的,是“深色的”---也就是深度发酵的。
然后他说,他觉得他的料可能要有比较好的销路了。
“你不是几年前就超越了德国的这种思路了吗?”我问。
“是的,”他说,“但是国内以前尚不认可啊。”
------
以上俩个例子,说明,我们已经习惯走在外国人后面了----现在,外国的观点开始和我们国内的真正发酵过程工程思路一样了---而且,国内已经有人知道,国外和我们正规思路一样了,我想,我们国内走向规范---真正规范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很快的,我以为。

点评

惯性需要一段时间停顿,希望国货日渐盛行!  发表于 2012-11-29 11:53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基层工作者 + 3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8 23: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明天就见到了德国的样品,回来后与大家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9 07: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来学习下老师们的见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9-28 13:2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