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 本帖最后由 铁观音99 于 2012-10-16 12:03 编辑 [/i]
[font=楷体, 楷体_GB2312][size=4] 《西游记》,大概没看过的人不多吧。里面的取经团队,想必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师父唐僧,大师兄孙悟空,二师兄猪八戒,三师弟沙僧,别忘了,还有那必不可少的白龙马。
虽说是一个团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取经”走到一起来的,但其实每个人的心思和行为都各不相同。比如,八戒喜欢偷懒,沙僧只会和稀泥,白龙马沉默,唐僧经常哭哭啼啼,悟空很玩命。既然目标相同,为什么行为却不同呢?
如果你读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这一切就很好理解了。
需要层次说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来的。这一学说的提出对包括行政学在内的整个管理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按照需要层次说,马斯洛把人类的基本需要划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第一,生理的需要:这是人类最基本的。最原始的需要,包括对食物、水、空气和其他生理机能的需要。这类需要是最强烈、最不可避免的最低层次的需要,当个体被生理需要所控制时,其他一切需要都成为次要的。
第二,安全的需要:当个体的生理需要基本上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安全的需要。它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于灾祸、未来有保障等。和生理需要一样,在安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要。
第三,感情和归属的需要:这是指个体希望家庭成员之间、伙伴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和友谊,希望爱别人,也希望被人爱,渴望自己有所归属,成为某个组织团体中公认的成员等。这类需要比前两类更精致、更难以捉摸,但对大多数人来讲是很强烈的一类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精神上的不健康,导致高缺勤率、低生产率、对工作不满及情绪低落。
第四,尊重的需要:个体希望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渴望自信心和成就,渴望独立与自由,渴望名誉与声望。满足尊重的需要可以导致自我相信、价值、力量、能力、适应性等方面的感觉。这种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是这种需要一旦成为推动力,就会产生持久的干劲。
第五,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体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成为人们所向往的人物。正如马斯洛所言:“一位作曲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始终无法安静。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这一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西游记》中的5人取经团队就分别代表了马斯诺5个层次的需要:
[color=#ff0000]猪八戒的需要无疑是生理的需要,所以他偷懒;
沙僧的需要是安全的需要,所以他撮合,希望和为贵;
白龙马的需要是感情和归属的需要,所以他沉默,无闻;
唐僧的需要是尊重的需要,所以他有时哭啼,不过是为了获得大家的尊重;
孙悟空的需要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所以他才拼命。
他们的目的和价值观不一样,行为就很好理解。
总而言之,管理应该因人而异。[/color]
针对每个人的需要,对症下药,让员工在工作中运用智力、体力,就像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人们可以自我指挥和自我监督,对员工最好的奖励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
当然,管理还应该因时而异。
在人们的生活还不够丰裕的情况下,“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是有效的。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安全需要的手段,能由管理部门提供或抑制。职业本身就是这种手段,工资、工作条件和津贴也是同样的东西。只要一个人挣扎着生存下去,就能用这些手段控制他。“当没有面包时,人只为面包而活着。”
但是,当人们达到丰裕的生活水平时,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就不中用了。因为那时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是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而不像生理上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这种“胡萝卜”似的低层次需要了。对那些社交的、人格的和自我完善的需要占统治地位的人们来说,用监督和控制来进行管理------无论是强硬的还是松弛的------都不足以激励他们的行为。
管理者应该更少靠强迫和控制,更多靠民主领导方式,更多让员工参与决策,发挥员工的才干和热情,使工作成为员工值得干的需要。
通过排除满足需要的人为障碍,管理者能使组织内的人们满足其需要,实现其潜力。这样的组织将会更有效力。
[/size][/font]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