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过后,我国华北地区夏玉米收割基本结束,由于天气较好,利于玉米晾晒,所以夏玉米大量上市,运抵销区,由于产区价格走弱,销区到站价格也相应出现下滑,小麦与玉米价差不断扩大。
小麦-玉米价差是如何逆转的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小麦保护价出台,价格应势上涨
9月末,国家出台2013年度小麦保护价格为1.12元/斤,较2012年上涨0.1元/斤,上涨幅度在9.8%,约为10%。小麦保护价格尘埃落定,给市场指明了方向,与新玉米上市比较,价格优势已经丧失。小麦是政策性明显的品种,国家意在减少小麦饲用量,保护口粮安全。
二、华北新粮上市,市场供应宽松
“十一”期间,我国华北地区由南向北玉米大面积收割,天气晴好,收割进度、晾晒进度较快,且今年粮质好于常年,产量、质量双丰收。但由于华北地区仍有未消化的陈粮以及还有一部分未销售的春玉米,造成市场供给量短时间增加,价格自上市以后弱势运行。
三、深加工企业利润不佳,收购谨慎
“涨看山东、跌看广东”,然而今年一路领跌的确实山东的深加工企业,自春玉米上市以后,由于企业产品需求疲弱,加工利润欠佳,开工率处于相对低位,收购态度谨慎,一直压着新粮的价格,也可以说是试探性的打压价格,由于市场上陈粮较多,所以价格延续弱势运行。
四、豆粕价格回落,小麦替代作用不明显
小麦单位蛋白含量较玉米要高4%-5%,在玉米价格高企,豆粕价格处于历史高位的情况下,小麦的替代优势较为明显。当前,华北新粮上市,价格弱势,豆粕价格高位回落迹象显现,小麦替代玉米的作用降低,单从能量饲料的角度来看,玉米还是较小麦有优势。
中、小饲料企业已经逐渐改变其配方,逐步减少小麦替代量,至完全使用玉米,另一部分大企业则准备修改其小麦-玉米用量。据中国玉米网调研了解到,现阶段小饲料厂从全小麦型饲料转为全玉米型饲料操作周期为一个月,大企业操作周期为一到两个月。但是仍有部分大型饲料企业目前还未采购华北玉米,主要是由于华北玉米并非烘干玉米,可能存在黄曲霉素超标的可能,现阶段仍然观望。当前销区大部分饲料企业已经停止了小麦采购,以消耗库存为主。
市场普遍认为,去年我国小麦饲用量在一千四百万吨左右,然后今年,由于自年初小麦与玉米价格就出现倒挂,且价差较大,部分饲料企业修改其配方,用小麦完全替代玉米生产,时至今日,对于今年小麦饲用量还没有一个最终的结论,业内分析人士预测小麦饲用量在两千五百万吨左右,更有专家认为,该数字可能达到三千万吨以上。不管小麦饲用量是具体那个数字,我们都必须承认,今年的小麦饲用量是空前的,如果没有进口小麦,进口玉米,我国的玉米价格又会是多少呢?深加工需求一旦转好,那么玉米价格又将如何演绎?国家已经接连提高小麦、水稻保护价格,那么玉米保护价格是否会提高,如果提高又会是在怎样的一个时间截点上呢?从目前小麦与玉米销区的到站价格来看,小麦的用量必将减少,玉米的采购量逐渐增加,饲料企业配方伴随新粮上市悄然发生变化。
来源:中国玉米网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