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在全球粮食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玉米、小麦、大豆产量和出口量均位列全球前茅,而今年夏季以来美国50多年来的罕见旱灾直接导致粮食产量锐减。这更是让本已饱受争议的玉米乙醇再次腹背受敌,美国力推玉米乙醇的做法也被置于风口浪尖。
“要粮食还是要燃料”争论升级
受大旱影响,3个月内,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飙升了50%,攀上历史高位,甚至一度突破8美元/蒲式耳(1吨玉米=39.37蒲式耳)。美国农业部9月12日发表报告,预计今年美国玉米产量达107.27亿蒲式耳,较去年产量下降13%。
美国玉米产量的40%用于生产乙醇,乙醇提供了美国汽车燃料的8%。大旱使美国国内围绕“要粮食还是要燃料”的争论再次升级。支持和反对玉米乙醇的争论,让爱荷华等农业州(它们受益于玉米价格上涨,其中一些州可能在大选中起到关键作用)与德克萨斯等畜牧业州(认为乙醇正推高其投入成本)形成尖锐对立。
上个月美国畜牧业、家禽养殖业和饲料行业的19个组织上书美国环保署,呼吁豁免美国可再生燃料标准(RFS)项目中规定的今年剩余燃料乙醇强制添加份额,并减少明年的部分强制添加份额,以应对美国玉米行业遭遇半世纪以来最大幅度的减产,从而降低玉米价格的涨幅,保护畜牧养殖行业的利润。环保署须在11月中旬前做出决断。
美国玉米出口量占到全球玉米交易量的40%。从国际舆论看,近期,法国、印度等G20成员国,也相继表达了对美国乙醇政策的担忧。联合国(微博)粮农组织警告称,美国国会应立即暂停“40%的玉米生产量用于乙醇生产”的指令,以避免粮食危机。
美乙醇生产商承压
出于摆脱石油依赖以及加强环境保护的双重考虑,美国1990年通过《清洁空气法案》,要求燃料公司在全美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销售更清洁的混合燃料即新配方汽油和混合无铅汽油;2007年又通过《可再生燃料法案》,规定使用可再生燃料,给予生产商每加仑乙醇0.45美元的补贴,且农业州免征贸易税。经过多年发展,玉米乙醇在美国已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燃料,鉴于此,去年美国取消了对玉米乙醇每年高达60亿美元的政府补贴。
受近期世界玉米价格高涨影响,美国几个主要生物乙醇生产商调低了乙醇的生产量,以应对玉米价格波动给生产带来的原料成本压力,生物乙醇价格也随之出现上涨。据美国可再生燃料协会称,美国共有200多家生物乙醇工厂,受玉米价格大涨的影响,许多工厂为减少亏损已选择停产或限产乙醇。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