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秸秆生物饲料技术,绝对不是新名词,早在1989年我国农业部就将氨化秸秆技术列为重点推广的10项实用技术之一。2001年3月,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更被列入国家“十五”重点推广50项技术第三十七项。在全世界范围秸秆压块饲料、生物秸秆蛋白饲料内都是主流,而我国发展秸秆更有着无法比拟的资源潜力,我国农业秸秆玉米秆、水稻秆、麦秆、油菜秆、花生禾、甘薯藤等每年产量7亿多吨,为满足我国非粮型养殖业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农作物秸秆粗纤维含量高,难以被动物消化吸收,可利用养分少,适口性差,在饲料分类学上归为粗饲料,所以好长时间不被重视,甚至大部分被扔弃或胡乱烧掉,难以产生经济效应,秸秆生物饲料技术就由此诞生,它的关键就是把利用率不高的粗饲料转化为利用率高的精饲料,为此在研发时,引入欧美先进生物技术培育出,在自然条件下能迅速繁殖并高效分泌纤维分解酶系的工程菌,利用这种特殊的工程菌,在霉菌、担子菌、细菌及相关化学物质的综合作用下,进行一系列的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对秸秆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革命性的颠覆,使其所含的粗纤维降解为动物容易消化吸收的单糖、双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从而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
同时,在秸秆生物处理过程中还产生并积累大量营养丰富的微生物菌体蛋白及其它有用的代谢产物,如有机酸、醇、醛、酯、维生素、抗生素、微量元素等,使饲料变软变香,营养增加,并含有多种消化酶、多种未知促生长因子,能增强动物的抗病能力,刺激其生长发育,有些代谢产物对饲料还具有防腐作用(如乳酸、醋酸、乙醇等),能延长饲料保质期。成功解决了秸秆可利用养分少,适口性差的缺点。
生物饲料的概念是近十几年才提出的,对其定义和内涵的认识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广义上,生物饲料应该包括除人工合成的添加剂以外的所有饲料或原料。早期有人提出生物饲料应包括一些新型的蛋白和能量饲料来源,如秸秆、羽毛、昆虫蛋白等[2]。但现在所说的生物饲料一般是指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为对象, 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高新技术为手段, 利用微生物工程发酵开发的新型饲料资源和饲料添加剂。
该贴已经同步到 普爱饲料集团的微博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