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水温的升高,鱼病开始流行,在此,提醒渔民朋友们,在治疗鱼病过程中,必须根据鱼病流行情况和发病规律,科学合理的使用鱼药,这样既可节约成本,又可减少药害。 一、适时适量用药 在发病早期用药,控制病情的扩散和蔓延,比发病高峰期大剂量用药治疗损失小得多。在药物的使用剂量上,很多渔民朋友在鱼病防治过程中,求愈心切,成倍提高施药浓度,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一般来说,药物浓度高一些,对病原体灭杀作用要强一些。但防病效果并不随药物浓度提高而成比例增大。如果浓度太高,不仅增加成本,还污染水质,杀死水中有益微生物和病原体天敌;对鱼体产生毒害作用,降低免疫力,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使病情加重。作为早期预防性用药,其浓度为该药规定浓度的80%为宜;防病用药以规定浓度为限;当病情严重确有必要提高浓度时,以不超过该药最高浓度的20%为宜。 二、轮换用药和混合用药 改变单一用药的防止方式,采取轮换用药和混合用药,是防止产生抗药性,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同一鱼池每年使用一种药物1-2次,最多不超过3次,这样有助于避免产生抗药性。一般来说,鱼药混合使用比单一使用效果要好。可以起到提高药效和兼治多种鱼病或并发症的作用,能抑制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如敌百虫(有机磷类药物)与敌杀死(菊酯类药物)两种药物混合使用后,杀虫效率提高到95%以上,明显高于单独使用的68%和73%。药物在混用之前应先进行小水体实验,然后应用于生产实践,切不可盲目混用。 三、科学选用鱼药 科学选用鱼药的前提是准确诊断鱼病、全面了解药物的性质和防病机理,做到对症下药。 1、不得使用国家明文禁止的毒性大、残留期长、防病效果差的药物。禁止使用的药物有:氯霉素、氟哌酸(诺氟沙星)、呋喃唑酮、甘汞、硝酸亚汞、醋酸汞、吡啶基醋酸汞、锥虫砷胺、五氯酚钠、孔雀石绿、甲醛、杀虫脒、双甲脒、酒石酸锑钾、林丹、毒杀酚、喹乙醇等。有些药物虽然尚未列入禁用鱼药直列,但毒副作用大,且效果不稳定,如硫酸铜、硫酸亚铁不仅防病效果差,还破坏水质环境和诱发其他鱼病,以尽量少使用或不适用为好。 2、针对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 3、防止不同品种对药物的过敏。鳊、鲂鱼对硫酸铜和重金属类药物过敏;虾、蟹类严禁使用有机磷和菊酯类药物;鳜鱼、淡水白鲳、叉尾鱼类不宜使用敌百虫药物。
本文有长德兽药包装w ww.qdchangde.com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