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菌肽是生物体内诱导产生的一种具有强抗菌作用的多肽类物质,它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体内,是生物体对外界病原物侵染而产生的一系列免疫反应的产物。其分子量小,性能稳定,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能力,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均有杀伤作用,对原虫、肿瘤也有作用。世界上发现的第一种抗菌肽是天蚕素,1980年由瑞典科学家Boman等用阴沟通杆菌及大肠杆菌诱导惜古比天蚕蛹产生出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物质,定名为天蚕素(cecropins)。随后又在其他生物体内陆续发现了多种抗菌肽,如蛙皮素(magainins)、蜂毒素(melittins)、防御素(defensins)等。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抗菌肽共有1200多种。
抗菌肽有着独特的不同于抗生素的抗菌机理,抗菌肽的作用机制与酶或受体等蛋白因子无关,抗菌肽作用于微生物膜(细胞膜外膜),主要是作用于膜脂质的基质,通过物理化学机制使膜钓通透性增大,破坏其屏障而达到杀伤细胞的效果。抗菌肽具有“传统抗生素”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不会诱导抗药菌株的产生,有希望成为新一代抗菌剂。抗菌肽的高效广谱抗菌性已被药物学家、生物学家所重视,在研究了它的一级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方法可以生产抗菌的转基因动植物,同时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技术方法大量的表达抗菌肽,使之成为新一代肽类抗菌药的来源,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抗菌肽分子量小,分离提纯困难,天然资源有限。化学合成与基因工程法是主要获得手段,但是在微生物中直接表达抗菌肽基因,可能对宿主产生毒害而不能合成足够量的表达产物。但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抗菌肽在饲料行业的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